日本企业每年都要宣布新的重建计划。日本政府则不断宣布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包括越来越多的经济刺激预算。这些预算使日本政府的债务增加了1。13万亿美元,从而导致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从1992年的60%增长到1999年的100%。
可悲的是,刺激越大,实际的增长却越小。1996~2000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从4。3%上升到了7。2%,而实际经济增长率却从5。1%下降到了1。2%。面对这样的情况,日本消费者仍然不愿意花钱,他们把钱存起来,用来还债。他们积攒着金融资产,而不是去买海滨别墅。
不管日本人是不是做错了(没有人能肯定地指出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美国人认为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美国人并不热衷于储蓄。他们没有大笔的财政盈余。何况,他们还有“从容的艾伦”坐镇美联储,格林斯潘可不会像焦虑的日本银行家一样,在事态发展不顺利的时候跳下铁轨。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的经历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学家和媒体几乎都不敢相信,也完全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竟然真的会发生。但事实就是这样。当美国人尽情享受着历史上最繁荣的经济(也是最大的泡沫)时,日本的经济和股市如烟蒂般冰冷潮湿、了无生气。
“日本政府发出经济陷入低增长和国民必须艰苦奋斗的警告”,这是《金融时报》的一个大标题。自1991年老布什吐了时任日本首相的宫泽喜一一身之后,日本的经济状况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一团糟,甚至每况愈下。
评论家、分析家和经济学家不久之前还忙着解释这些问题:首先,日本为什么能支配世界经济这么久;其次,为什么它的经济减速现象并不严重。如今,他们却忙着分析日本经济为什么无法在短时间内复苏。由于缺乏想象力,他们只能想出熟悉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却把日本人往错误的方向上拉了一把:他们认为日本政府已经过时,管理者碌碌无为,而日本工人则从来没能认识到保持经济健康的奥秘在于借钱和花钱。20世纪90年代末,财经媒体在日本问题上几乎保持同一口径,这样的情况即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的。财经媒体上的每一个标题都形象地描绘了日本这个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中:“股价陷入新低”,“日本失业率猛增(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高水平)”或是“日本的工业产值连续5个月下跌”,这些都是典型的财经媒体上的大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