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司相处的规则(9)

与上司交谈要有规矩

与上司交谈,无论聊天还是谈论工作,都要把握好分寸,不可无所顾忌,这样才不会给上司抓住把柄,留下不好的印象。

作为下属,不要随便打断上司的讲话。

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随便打断上司的讲话,都会被酷好面子的上司认为是不尊重他。中国官场有句话,官大半级压死人。上司认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讲话时就应该具有优越性,就不应该被下属随便打断。你随便打断他,就是无视他的权威,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不给他面子。

初入办公室的新人,往往容易犯这个错误。在学校时,“民主”的气氛相对浓厚一些,学生们往往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踏入职场,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时消除不干净,就忍不住冲动,好表现自己。当上司讲错话时,就挺身而出,打断上司的讲话,指出上司的错误,并洋洋自得地给予纠正。或者自己有更新的观点和更好的创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上司,阐述自己的观点。小心眼的上司被你这一搅和,自然心中大为不悦,过后给你小鞋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牛俊如履薄冰一般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亲自来授课,点名时一疏忽,将一个人的姓名念错了。这个人是牛俊的同学,姓名比较生僻,经常被读错,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应了一声。总监正想继续点名,牛俊却笑着说:“错了,错了!”总监愣住了。牛俊纠正完毕,除了总监,在座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总监从此记住了牛俊,当然是记恨牛俊。分配工作时,别人都分到了比较重要的岗位,牛俊被总监“美言”了几句,被分配干公司的网络维护。这种无足轻重的岗位,干一辈子也不会干出什么成绩。牛俊的专业跟软件开发相吻合,他也是奔着这样的岗位来的。于是,他就去找老板,声明自己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要求调换岗位。

老板的答复是:对公司来讲,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

牛俊明白,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时,他才隐隐感到自己把人力资源部总监得罪了,让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背后搞的鬼。

与上司交谈时,尤其在正式的场合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不要贸然提出与上司不同的意见。因为这容易被上司看成是公然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要坚持己见,据理力争。唱反调已经引起上司的不悦了,再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那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单国强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统计,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营销专业,喜好在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学识。一次,市场部总监召开营销人员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营销工作,单国强列席参加会议。总监让单国强参加会议的目的,就是让他了解市场工作。没想到总监宣读完一份销售方案后,让大家发表意见,单国强却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单国强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执行性。其实,总监的意图是放弃那些业绩差、没潜力的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这些市场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想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潜力的市场。总监阐述完制订方案的指导思想后,单国强又跟总监争论起来。最后,方案自然以总监拟定的为准。

除了单国强,别人都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些表决心的话,如一定好好执行新方案,力争做出更大的业绩等。这就更衬托出单国强的桀骜不驯。

没过几天,总监找单国强谈话,让他到一个业绩差的办事处工作。单国强曾私下称去那个地方工作叫“发配”,没想到自己要被“发配”了。况且,按照新方案,那个办事处很可能要撤销,那为什么还要派自己去呢?单国强向总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总监说:“你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在统计岗位上根本发挥不出来。派你去,是让你改变那里的局面,相信你会取得好的业绩的。”

单国强又不情愿地找到老板,他没想到老板说的话跟总监对他说的话一模一样,显然他们早沟通好了。老板给他高帽戴,单国强只好同意。

同事问单国强公司为什么派你去,单国强还炫耀说:“让我去改变那里的局面。”同事心中暗笑,那只不过是老板的一个借口罢了,下一步办事处撤销,单国强恐怕也要跟着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办事处撤销了,单国强也被裁掉了。

总结一下,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不该说的别说。所谓不该说的,就是上司忌讳和感到不悦的,比如上司的隐私、疮疤和一切能让他感到有失脸面的事。特别是跟上司聊天开玩笑的时候,更要特别注意。

(2)轮不到你就别说。在职场,如果你还没得到上司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上司也未必会采纳。相同的意见,由上司信任的人提出,上司就认为是正确的,并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上司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随意向上司进言,因为你说了也白说,反而可能引起上司的反感。

(3)说时要拐弯抹角。所谓拐弯抹角,就是不直率地说出你要说的话,先说别的话题,让上司感到你真正要说的话是为他好。当然,更重要的是保全上司的面子。西方有句谚语:“一滴蜜汁比五加仑胆汁更能吸引苍蝇。”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4)学说“官方语言”。有时候,完全保持沉默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时,你可以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官方语言”,让上司觉得很舒服,自然不会被上司抓住把柄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