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人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手绘,还是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在托尼·巴赞提出思维导图概念的时候,因为计算机并没有普及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实上也不是先有思维导图软件再有思维导图理论,所以手绘的思维导图是其自身的发源形式。而且不论从实用价值还是从理论发展价值的角度来看,手绘思维导图都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本书主要是从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角度来讲解、推广思维导图,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借一些实例来说明电子导图也有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亮点。

电子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被复制、传播和修改,这一点很重要。人们往往更看重电子思维导图的整洁,但这并不是关键。而且,这种“整洁”是通过牺牲一定的表现自由而得到的,正所谓“有得必有失”。能够复制、传播和不断改进才是电子思维导图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可以借鉴、借用各种已有导图,经过适当修改把别人的导图为我所用,甚至不断完善,把自己的导图做得更好。

虽然现在的思维导图软件也可以独立存在了,但如果它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话,思维导图及其软件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都会变得非常有限。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在与其他软件相通和相互兼容方面,思维导图软件比一般的应用软件做得更好。关于这个问题,将在第11章中详细介绍。本章所举的例子,就是思维导图软件与资源管理器相通相容的“另类”例子——虽然“另类”,但非常典型。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以后我们将体会到,很多工作不仅能用电子思维导图来完成,而且能完成得很快、很方便。

学习思维导图,最为经典的材料莫过于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但思维导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这本书能完全概括的了。在思维导图学习资料,特别是中文学习资料并不丰富的今天,从软件中理解与学习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现有的各种思维导图软件,其设计者们在编制软件的过程中应该都对思维导图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体现在他们设计的软件中。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思维导图理论。

软件设计不同于理论探讨,它是一种实践过程。由于软件设计是以产品形式体现设计者所理解的理论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在技术实现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变通的办法。总而言之,如果存在一些“美丽的偏差”而不是错误,这些偏差其实会反过来丰富思维导图理论。例如本章中讲解的例子,笔者不知道这是有意的设计还是无意的产物,反正在笔者读过的相关资料中没有对这方面的介绍,但一旦参透,就会觉得很好用。再如导图中的链接,肯定是纸质导图做不出来的效果,而它又非常能代表思维导图中“导”字的真实含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