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国也有“血汗工厂”(17)

竞争在继续

2008年,底线竞争、上限竞争、社会和市场力量之间的无心共谋都在华东地区起着作用。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富裕,民众发现了各种表达自己心声的渠道。中国新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生效,对工人们的许多要求作出了回应,工人的权利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在环保问题上,中国公民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中国政府警告说,环境恶化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中国政府还公布了一份针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出现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增加的报告。

作为回应,中国政府颁布了多个法律加强环境保护。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说,新的严格的环境法规使得在华南地区设立传统的针织和印染工厂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这样很好,因为在新的富裕的社区里,人们喜欢干净的河道,而非工厂的工作。

市场自由运行的方向与激进分子行动的方向一致。较富裕的工人不再愿意接受服装厂的工作,工厂也会以更高的薪酬和较好的福利(包括溜冰场和游泳池)来吸引工人。在华南一家鞋厂工作的一位工人简单地解释了这个转变:“现在不是厂家选择我,而是我选择厂家。”另外,研究人员也不断证实了这个常识性的观点,即较好的工作条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化的结果。仅有市场尚不能形成有关各方对工人或对环境的保护。相反,正如彼得·多尔蒂所说,常常是激进主义者所要求的保护措施加速了市场的发展。

中国沿海城市的劳动力成本在迅速增高,该地区的服装厂工人现在的工资与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国的服装工人相比高了近3倍,也比中国内陆地区工人的工资高出很多。2008年,大量的企业开始把服装加工厂迁到成本较低的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总体而言,较高的工资以及较高水平的环境和劳工保护使轻工业的成本在最近几年上升了20%~40%。中国东部的服装厂正在减少,并向底线竞争的下几站转移-中国内陆、孟加拉国、越南和巴基斯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