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1)

第四章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

纳尔逊·雷恩施见证了棉花生产的显著进步-机器、化学品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同时发生的还有同样显著的商业实践上的进步。纳尔逊逐渐不再对得克萨斯州的天气无能为力,也不再对世界市场无能为力。具有戏剧性的是,尽管生产方式的改进将纳尔逊独自一人留在田里,但商业组织、市场营销、风险分担和政治影响力的推进促使得克萨斯州西部的棉农团结在一起,并组成统一战线面对一度主宰着他们的命运的市场。渐渐地,随着美国棉农在田里变得越来越孤独,他们开始在镇上集结成群。

雷恩施家的棉花的中国之旅始于几英里外的谢洛沃特轧棉机的工作。尽管轧棉机的数量已稳步下降,但它们依然被放在棉田旁边。不久前,种植者还曾受到当地轧棉机的限制,它们就像矗立在棉农和将棉花变成现钱之间的障碍。只有很少的几台轧棉机在为数百位棉农服务,经济大权掌握在轧棉机所有者而非棉农手中,因此迫切想获得现金的棉农在轧棉机旁边排成队,等着轮到他们,轧棉机工人要多少钱他们都给。

从表面上看,力量对比在今天似乎越发不平衡,轧棉市场更加集中。1900~2004年,美国轧棉机的数量已减少了95%以上,即从20 214台减少到896台,普通轧棉机的轧棉能力提高了40倍。轧棉机已成了赚大钱的工具,随着轧棉技术的发展和轧棉业务规模的扩大,轧棉机将会变得更大、拥有更强的生产能力。随着轧棉机的业务扩大、挣的钱更多,其他事情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纳尔逊和露丝再也不受轧棉机的摆布了。相反,他们拥有自己的轧棉机。雷恩施家和其他大约300家棉农拥有谢洛沃特轧棉机,他们从轧棉机上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