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上的文字(2)

1915年,听说岛上有位老人懂“天书”语,英国人凯特琳率考古队登岛,她立即去拜访那位老人。老人名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仅能读木板文,而且还会书写,并写了一页交给来者,符号果真与木板上的一模一样。但托棉尼卡老人写的到底是何意,老人至死不肯说出,今天仍然是个谜。托棉尼卡老人死后40年,智利学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罗·帕杰家见到了一本老人传下来的“天书”文字典。征得同意之后,霍赫把讲稿拍了照,但后来胶卷和讲稿却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奇怪的是,凯特琳也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日记便突然死去。同时,考察到的材料未能发表便不翼而飞。唯一的一页手写文字符号能传到今天,纯属偶然。目前世界上收藏的“天书”文木板只有二十多块,分别保存在伦敦、柏林、维也纳、华盛顿、火奴鲁鲁、圣地亚哥、彼得堡的博物馆里。

1996年,俄罗斯人类学家、历史学博士伊琳娜·费多罗娃经过三十余年的苦心研究,终于揭开了复活节岛“会说话的木板”之谜。伊琳娜是靠直觉和推理取胜的。她先弄清符号画的是什么,然后深入思考,找出它所代表的意思,再寻找恰当的词语。她的公式是:直觉+波利尼西亚语知识+同义词和同义异音词的搜寻。最后又把结果放到另外的木板文中去检验,结果完全相符。据此她编出了字典,利用字典,她已经阅读了现存的二十多块复活节岛木板文字符。尽管未找到复活节岛文明的起源,但“天书”文已真相大白。

复活节岛与它的巨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太平洋的东南部,仰望着头顶广阔的天空,俯瞰着脚下浩瀚的大海,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莫测。然而在这个偏远、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演化出来的神奇的远古文化却叫我们现代人惊叹不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