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13)

2.《重过何氏五首(之三)》(唐?杜甫)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茶之盛世。而茶诗作为兼具两者的独特形式,更是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茶文化留下了珍贵而生动的史诗。纵观中华茶文化史,唐代无疑是其形成期和兴盛期。而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必然促使茶诗的发展和繁荣。唐代茶诗数量众多,仅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涉及茶事的诗作就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咏茶叶、品茶香、赞高洁、喜茶生、记茶会乃至咏水、咏器,茶的各方面之美均进入诗人笔下。

大诗人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描写品茶题诗的乐趣,非同凡响。全诗为: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山雨不停地下,酒樽仍在手中握,岸边的沙石下沉,睡榻还没有移开。犬儿摇着尾巴,欢迎曾经在这里住宿的我,乌鸦张开翅膀护卫着落下鸟巢的雏儿。翠微寺中薄雾轻云弥漫,皇子陂上天气清爽。来此胜境,幽兴勃发,踩着木屣步过东篱去采菊。

诗写于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林的平台上饮茶。兴之所至,便倚石栏在桐叶上题诗,旁边有翡翠鸟、蜻蜓做伴,犹如一幅色调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3.《西山兰若试茶歌》(唐?刘禹锡)

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确是茶史上,特别是制茶技术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值得重视。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煮﹐桐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花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锅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诸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石人。

本诗是作者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所作的一首赞茶诗。作者嗜茶,他在常德十年,盛赞西山寺背北竹荫处生长的好茶,把茶的采、制、煮、饮及其功效都描述得生动形象。 

常德在唐代就出产茶。诗中“斯须炒成满室香”句,说明唐代少数地区出现了炒青绿茶工艺,这是公认的我国炒青绿茶最早史料,是很珍贵的,很有价值的。迄今为止,制造绿茶仍是沿用炒青工艺,只是有所发展和创新。考我国绿茶,所以载誉全球,经久不衰,独特的炒青工艺是一大特色。

诗中对茶树栽培环境除肯定“阳崖阴岭各殊气”外,提出“未若竹下莓苔地”之说;对茶的香型指出“木兰沾露香微似”;对茶效指出要使“宿酲散”靠的是茶的香气悠扬喷鼻;要使“烦襟开”,靠的是茶味“清峭彻骨”。看来作者对茶是很有感悟的。全诗“灵味”很浓,写出了佛家饮茶文化的真谛。

4.《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因寄此诗》(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且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

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

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

蒲黄酒对病眠人。

在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