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10)

乾隆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88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的养生之一法。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15.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年)为“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又有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别署,汪士慎是一位艺术天分较高的人,于诗、书、画、印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汪士慎自称有“茶癖”,他把嗜茶、爱梅、赋诗、绘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他诗、书、画艺术淡雅秀逸的风格而在清代的艺坛上独树一帜。他爱茶、品茶、咏茶,与茶结缘,视茶为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在《巢林集》中,咏茶诗即有二十多首。诗文挚友中与其同嗜者大有人在,友人高西唐为画“啜饮小像”一副,茶友陈章题赞画:“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惟清与苦,实渍肺腑。”同好金农,诗书往还,送他雅号“茶仙”。

著名书画家管希宁亦是嗜茶者,二人交往甚密,相聚同饮同吟,称为快事。一次过寒木山房,管携惠泉水至,汪士慎大喜过望,忙开炉煮茶共品,并赋诗记其感事:“高斋净秋宇,隔院来幽人。携将惠泉水,共试家园春。泠泠若空盎,瑟瑟浮香尘。一盏复一盏,飘然轻我身。”惠泉水煮家园春,好水烹名茶,泠泠瑟瑟,饮之不觉陶然矣,传为茶事佳话。

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汪士慎与管幼孚等同登文峰塔览胜,管乘兴写生《文峰塔院图》一幅,士慎题诗画上,以记其胜。不久,管在自家的幼孚斋中约请巢林品赏泾县山涯之绝品香茶。论诗品画、烹茶对饮,其情深深,其乐融融;那种“共向幽窗吸白云”,顿觉“六腑皆芳芬”的兴致浓厚极了!汪士慎因以隶书题七言长诗成幅,记其兴曰:“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诗中赞美了泾县老山深处的春茶嫩芽细叶似雀舌,芳馨可比龙山春,其色瑟瑟如碧玉。加之蒸焙工夫好,在宣州诸茶中堪称“绝伦”之品,饮之使人五脏六腑都感芳香,竟流连忘返了,表现出二人从采制到饮尝及品评的深厚情致。

汪士慎一世清苦。但其煮茶极其讲究,用山泉、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收集在瓮中备用)、花须水(花瓣上的露水)煮茶。厉鄂有诗一首道出了汪士慎一生的风貌品格:

先生爱梅兼爱茶,

啖茶日日写梅花。

要将胸中清苦味,

吐作纸上冰霜桠。

16.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年),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最大,他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逸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