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美味肉类:保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1)

美味肉类:保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几乎天天都有大鱼大肉。研究表明,肉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这些营养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然而,如果不科学地为家人准备肉类食物,有可能会导致家人出现多种慢性病。那么,哪些肉类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营养呢?

◎猪肉

营养指数:☆☆☆

营养成分及功效:

我们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大都可从猪肉中获得,而且猪肉可为人体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此外猪肉对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烹调要诀:

我们在切猪肉时,应斜切,这是因为猪肉肉质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会变得零乱散碎,斜切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切肥肉时,可先将肥肉蘸一下凉水,然后放到案板上,一边切一边洒点凉水,这样切着省力,肥肉也不会滑动,且不易粘案板。

猪肉一定要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营养食谱:

【酱五花肉】

材料:五花猪肉1000克、大葱1根、姜1小块;盐、酱油、糖色、花椒、八角、砂仁、肉豆蔻、桂皮、草果、甘草各适量。

做法:葱成段,切姜成片;将五花猪肉切成500克左右的方块,放入清水内泡3小时,再在滚水中焯一下,捞出刮净残毛和污秽;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肉,大火煮开,撇去浮沫,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将汤盛至盆内;用铁箅子垫在锅底,将肉摆在锅的四周,中间留一空心,倒入原汤,加入盐,酱油,葱,姜和肉料袋(花椒、大料、砂仁、豆蔻、桂皮、草果、甘草),用小火煮,等到汤汁稍黏时,放入糖色煮;肉熟时,用铁勾取出放在盘上,等到肉皮朝下,刷上汤汁,凝后即可。

功效:此菜补虚、益气。

【肉末菜粥】

材料:粳米50克、猪肉30克、油菜50克;植物油、酱油、盐、大葱、姜各适量。

做法: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猪肉洗净,沥干水分,剁成末;油菜洗净,切碎;在锅里加适量清水,放入米,大火烧沸,文火煮成粥;将植物油倒入炒锅烧热,然后将肉末放入锅里炒散,再加入葱姜末、酱油、盐炒匀,最后放入切碎的油菜末再炒几下取出;将炒好的油菜肉末放入煮好的米粥内,调匀即可。

功效:此粥黏稠香鲜,含有动植物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

健康小贴士

猪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牛肉

营养指数:☆☆☆☆

营养成分及功效:

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牛肉中含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它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及胆隘醇。此外,牛肉还含有多种含氮物质的特殊成分,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等。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烹调要诀:

由于牛肉易烂,清炖牛肉能较好地保存营养成分。煮老牛肉时,最好能在前天晚上将牛肉涂上一层芥末,第二天用冷水冲洗干净后下锅煮,煮时再放点酒、醋,这样处理之后老牛肉容易煮烂,而且肉质变嫩,色佳味美,香气扑鼻;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蕻,肉味鲜美。

牛肉的纤维组织较粗,结缔组织又较多,应横切,将长纤维切断,不能顺着纤维组织切,否则不仅没法入味,还嚼不烂。

营养食谱:

【芹菜牛肉粥】

材料:芹菜120克、粳米100克、牛肉25克。

做法:将芹菜去根、叶,洗净,切末;牛肉洗净,蒸熟,切成末;粳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将芹菜与粳米一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熟牛肉末,稍煮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清热凉血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血热型月经先期者。

【炸卤牛肉】

材料:牛肉500克、大葱1根、姜1小块;陈皮、八角、茴香籽、草果、姜、酱油、盐、黄酒、白砂糖、味精、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牛肉剔去筋瓣,洗净;切成1厘米厚的大片,再以刀面将其肌肉纤维拍松。然后在肉面一侧剞上刀纹(尝试为牛肉片的三分之二),放入碗中,加入酱油、盐拌匀,腌渍3小时,使其入味;葱洗净,切段;将陈皮、八角、小茴香、草果洗净,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加入酱油、白糖、盐、绍酒、葱段、姜,烧沸约20分钟,再加入味精制成卤汁;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牛肉片,炸至八成熟时捞出,放入制好的卤汁中,浸卤至肉烂入味,冷却后改刀装盘即可供食用。

功效:这道菜滋味醇厚,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的功效。

健康小贴士

牛肉不宜常吃,一周一次为宜。牛肉不易熟烂,烹饪时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可以使其易烂。

◎羊肉

营养指数:☆☆☆

营养成分及功效:

与猪肉、牛肉相比,羊肉较细嫩,含有较少的脂肪、胆固醇。冬季食用,可起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羊肉营养丰富,可有效治疗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及虚寒病症;此外,羊肉还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

烹调要诀:

由于羊肉膻味较大,在烹制时可放山楂或加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葱、姜、孜然等佐料祛除膻味。吃涮肉一定要将羊肉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热燥,不宜吃羊肉。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