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须联合“筑堤防洪”
如果用河流作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处在上游,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位于下游。目前上游大肆发行货币势必造成流动性泛滥,下游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加入“防洪”行列。
受本币大幅升值和热钱涌入的困扰,巴西已调高海外资金金融投资增值税率至6%;印尼已规定资本流入要遵守一个月的持有期,印尼央行还表示计划推出更长期的定期存款;韩国也审核了国外和本土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衍生品头寸新规定方面是否合规;马来西亚则选择进一步开放资本流出,并很可能引起别国效仿。
对于部分国家采取的资本控制行动,野村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苏博文指出,“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实质性控制措施可能会对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体造成压力。由此,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考虑采取联合行动。”
同这一观点不谋而合,泰国财政部长日前公开表示,针对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泰国央行正与亚洲其他央行密切会谈。各央行可以根据形势,采取联合措施,防止针对本国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
3、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热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高流动性。如果热钱规模较国内投资大,其高流动性很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形成明显冲击,甚至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13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巨额游资在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的炒作和快速撤离,最终导致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的崩溃。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明确昭示了关注国际短期资本动向的重要性。就中国而言,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热钱在中国境内的规模逐渐增大。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由负转为正,首次为中国境内热钱的存在提供了一个证据。
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涌入中国的热钱规模也在扩大。虽然中国政府多次表示近期不会对人民币进行重新估值,但由于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这些热钱有可能以各种形式仍然留在国内进行短期投机活动,从而对国民经济形成不良冲击。
资本流入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辩证分析其积极意义和不良影响。应当看到,国际资本只有投放到生产性投资上,才有可能跨越国内资本规模的制约,实现经济的长期成长。
仅仅以热钱形式存在的话,对经济的影响只能是负面的。亚洲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提醒我们,在国家的监管条件和与热钱规模相比发展程度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既不能过分强调吸引外资,更不能简单地打开国门,放任自流,完全开放,不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企业和居民的合法利益。否则,金融危机将难以回避,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着不可估量的倒退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