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件事规定完成日期(1)

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假如,每天你的银行账户都会有86400元进账,但你必须当天把它们用光,你会怎样运用这笔钱呢?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这个账户就是你的“时间”。每个人每天都会有86400秒进账。面对这样一笔财富,你会怎样利用它们呢?

拖延是人性的弱点里很突出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拖延的表现。房间乱了,因为今天太忙,我们拖到明天再说;衣服脏了,因为今天太累,我们拖几天再洗;手上有篇下周一要交的论文,但因为今天心情不好,所以拖到周末再写……因为我们知道,明天还有时间,明天还有86400秒进账。

要克服拖延的习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每件事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定了期限后,要强迫自己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看一本书、洗衣服、收拾房间等。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坚持当天完成。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可以定一个长期的目标了,比如三天写完一篇报告、一个月内减5斤等。慢慢地,你就养成了任何事都有期限并按时完成的习惯。这个习惯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如果没有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限,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拖延,就会被那些强加的或者突发的次要事情占用掉时间,一天下来你会一事无成。

■你有多少时间,工作就需要多少时间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一整天;一个忙人可以在20分钟内寄出一沓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一个人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在他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1998—1999年赛季,美国NBA球队的老板和球员围绕着新合约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劳资双方关于“工资帽”的谈判陷入僵局。这场劳资纠纷致使NBA一度停办,联赛最后缩水成50场,造成球员(6亿)、联盟(15亿)、转播(2亿)全部蒙受巨额损失的惨烈局面。如果再将赞助商的间接损失也计算进去,那么损失资金就更大了。球员和老板之间你来我往谈判了将近6个月,双方的损失都将进一步扩大。这场博弈,很难达到双赢,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解决矛盾,达成协议。最后,资方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在限期内解决冲突,这才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

如果没有最后通牒,这件事还不知要拖到驴年马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