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造反半年后,曹州(山东曹县)。
这会儿,黄巢正在睡觉,天气太热,他敞开了胸口,可以看到一撮黑黑的毛从胸口一直延伸到肚脐,在胸毛经过的地方是一块块微微隆起的腹肌。
他的身材很好,是块造反的料。可是,我们知道,这一天距离王仙芝闹革命已经过去快半年了,作为王仙芝的同道好友,他实在不应该还在家里睡大觉。再睡下去,黄花菜都凉了,更别提香透长安了。
其实,黄巢并没有睡着,蒲松龄有篇写狼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是“前狼假寐”。黄巢就在假寐,外面看上去睡得死死的,可脑袋里面翻江倒海,把黄大帮主的脑海搅得这么乱的只有“造反”两个字。
反还是不反?这是一个问题。
在后人的史料分析里,黄巢很有可能参与了王仙芝的前期策划,就是选题工作。可是,等带头大哥按捺不住率先起兵后,他倒是冷静了一段时间。
造反是一项风险投资,还是中国市场上的风险投资,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还是让大哥先去探路吧。
不能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
过了许久,日近西山,黄巢猛地睁开了双眼,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在那深陷的眼窝里射出骇人的光线来,他终于拿定主意了。经过无数次演算,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时机。是时候跟唐朝算算当年屡试不中的账了。
当然,我们知道他比他的导师王仙芝要聪明一些,他在这段时间里密切关注草军动向,知道草军屡战屡胜,声势浩大。犹太人开店做生意要看前三个月,他们认为这是创业最困难的时期。草军无疑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这时当然是加盟的好时候。
在加盟之前,黄巢还干了一件事,他作了两句诗。在决定参与造反后,他发现王仙芝的口号虽好,但亦有不足:没有跟玄幻的东西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老百姓们认实惠,更认神奇,因为实惠往往实在,而幻想往往无边。
黄巢要补齐这个缺陷。于是,黄巢又躺了下去,身体的放松可以使精神得到充分释放,让大脑细胞调节到最活跃状态。
整整过了一夜。
这些事情本来难不倒他,年轻时好歹看过成箱的书,只是这些年,拿刀的时候多了,捧书的机会少了,杀人的事干多了,吟诗作对的雅事几乎停摆。于是,用了这一夜,他把旧日才气拾了回来。
天亮时,他趁着朝阳,吟了一首诗。
诗成,迅速交给了心腹。这首诗马上沿着盐路传播开来。他们是盐帮,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员工遍布乡村城市。通过这条人体广播线,一首歌谣横空出世,
妇孺皆知,这是一首很简单的歌谣,像一副对联: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赤裸裸的反诗!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它其实与“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调调差不多,只是这首诗更反动,更下里巴人。黄巢不是没才,他的这首新作如此直白,正是要让天下人都能读懂。平均天下,这是百姓的诉求,蛤蟆在努眼,这是上天的暗示。一切准备妥当,是该大展身手了。
王前辈已经开练,他在数月之间,已经连下数州,还击退唐朝前来镇压的军队。眼下,草军声势日隆,人员数万。到了这一年的夏天,王仙芝或许是听到了那首歌谣的召唤,领着部队打到了黄巢的家乡曹州,要应谣将曹州搅个天翻地覆。黄巢苦苦等待的香透长安城的时机到了。
据说,在决定要不要响应王仙芝时,黄巢召集他的帮会成员开了一个会,当然,中国会议的主要功能不是讨论研究,而是通知。这个会的成员主要是他的黄家子弟以及盐帮堂主,其中还有他的外甥林言。只是黄巢那时绝想不到林言会是那个陪自己走到最后的人。
他们开完这个非常务会议,一致通过:起兵响应!
黄巢的号召力也是不错的,不过数天,聚起了数千人。数千人里面,有一些是他的帮派弟子,其他的都是为了黄巢的那碗饭去的,饥荒年头,在上风处架起一粥锅,都不用加香料,四方饥民就能云集。
黄巢爬上高台,振臂一呼:“大家吃饱些,我们反了。”
肚子决定脑袋。没有了活路的饥民只有造反一途。黄巢领着这数千人汇入王仙芝部,草民声势更盛,一时之间,横行天下,无人能阻。
而这时,大唐的局势很是搞笑,搞笑得荒唐。草军们横行中原,官府大员胆战心惊(时议畏之)。大唐众头头脸面扫地,深以为耻(宰相耻之)。可是,大唐的最高领导皇帝竟然一无所知(僖宗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