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我们来讲,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是中华文化元典之一,相传周文王作其辞,这也是它的名字《周易》的来源。《易经》的卦辞中出现的“龙”字很多,从这方面来说,龙也有助于《易经》造势。
孔子晚年曾对《易经》做了研究,提出了“龙德”、“龙位”、“龙道”、“龙之神能”的理论。孔子认为“龙德”即“君子之德”,而它的本质是“大”而“中正”;“龙位”即龙的潜、见、跃、飞、亢、群六种状态,我们可以认识和把握;“龙道”就是“易之道”、“天之道”,即变化自如、阴阳调和,且以崇德、盛德为目的的安身立命之道,这在人生中也同样适用;“龙之神能”即“多变而不失本形”、“乘时御天”、“云行雨施”,以“保合太和”而“万国咸宁”,这是就国之大体而言的。
可能,说起《易经》,大多数人对它的一个印象,就是一本占卜的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易经》中的话。渴望预知吉凶以便趋利避害,是信奉命运之人的一种普遍心理。《易经》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长久不衰。“学会《易经》会算卦”这句俗语,所反映的正是《易经》流行的情况。许多人知道古代有一部深奥玄妙的《易经》,但都不是通过讲解“五经四书”的授业先生知道的,而是从走街串巷的算卦术士那里听说的。
根据通常的说法,“飞龙在天”是卦象,如果用图画方式描绘出来,应当是一条巨龙在天空中飞翔。
龙是何许物?以孔圣人的博闻多识,尚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其他凡夫俗子,想必更不可能知龙之一二、睹龙的尊容了。然而正是因为如此,龙在百姓的心目中,便获得一种超越自然的神性,成为吉祥的象征,而象征的东西比起实际存在的事物来,可能更具有魅力。巨龙飞天,身姿何等优美、飘逸,又有蓝天作背景,白云为点缀,这个形象鲜明、色彩绚丽的画面,不正是表现出某种光明与辉煌吗?不正是寓含着某种高高在上的吉祥吗?“利见大人”是卦意,是解说卦象的词语,意思说,有此吉祥的卦象,表明正是晋见大人的好时机,见大人则必将大吉大利。何谓“大人”?有人说,大人就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显贵之人,就是那些掌握着禄位官职授予权的人。不言而喻,求问占卜之人所得到的利,就是禄官之利。
以上所说,是就《易经》的原辞而言,这只是用《易经》占卜的一种方式。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为了便于记忆和发挥解说,有些算卦术士把《易经》卦的内容浓缩成几句容易记诵的韵语或诗歌,刻在竹签上,然后根据求卜者抽得的签来占卜吉凶祸福。如“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所在的“乾卦”,被概括成以下韵语:“天门一卦榜,预定夺标人。马嘶芳草地,秋高得鹿鸣。”与《易经·乾卦》相比较,这五言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意思也更具体、明确。“夺标人”指科举考试取得第一的人,说明此签就是预测考试高中的。骏马在芳草地上嘶鸣,象征着奋蹄疾奔、驰骋千里、前途无量。“秋”是考试晋官的时节,“得鹿”就是得禄,意谓参加秋日考试,可得高官厚禄。
早在汉代,司马迁就曾经说过,卜者多“虚高禄命,以悦人志”(《史记·日者列传》),明确指出算卦术士往往把人的禄命说得很好,让人打心里头高兴愉悦,然后从荷包里摸钱付给算卦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