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变前大动荡的政局(6)

因此,行贿受赂,成为习以为常的风气。贿赂的规格也日益提高,先是送白银,继之送黄金,再送是珍珠。政治败坏使得朝廷政令废弛,成为具文,官吏以官爵为性命,以钻刺为风俗,以贿赂来交际,以嘱托为当然,他们布满州县,为所欲为,天下岂能长治而久安?

军事系统败坏,军心思变。明代军队管理制度完善。京营与地方部队都有固定的编制。凡是死亡逃跑以及年老退役造成的缺员,都要依照规定及时予以增补,军饷按在册人员如数发给,这是保持军队稳定、增强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明朝末年政权败坏,导致军政败坏,武官选授与升迁不是依据本人的军事才能,而是依据行贿钱数的多寡,将领不以领兵练兵提高军兵的战斗力为己任,而是在肥大自己腰包上打主意。明末无论是京营军兵,还是边兵,逃亡极为普遍。崇祯十五年(1642年)孙承泽曾说:“近来逃亡缺伍,不知其数。”由于军饷是按照在册人数发放的,各地将官无不在空额上打主意,员缺不予增补,军队被吃空额、挂名、老弱充数掏空。明总兵吴襄曾说,关宁兵在册为8万人,实际上只有3万人,真正能够用来打仗的只有3000人。京营是国家军队的主力,是守卫京师的主要力量。按照核实在册的京营人数不下十余万,实际上登城守御的军兵不到5万人,也就是说半数都是虚额,而其中能够用来作战的战兵,实际人数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了。另外,军兵生活没有基本保证。军兵生活靠的是军饷。明末一方面由于国家财政困难,不能保证军饷供给,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延绥欠饷1154148两,宁夏欠饷210790两,甘肃欠饷752555两,固原欠饷327725两,四镇共欠2445219两。临巩的边饷缺至五六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延绥、宁夏、固原三镇缺饷已达36个月之久。另一方面是军饷下发,雁过拔毛,武官到京请拨军饷,有三成的回扣。就是说请拨饷银一万两,就要扣下3000两给办事衙门或官员。领回下发,将领们暗箱操作,层层克扣,有禁不止,正如崇祯十四年(1641年)山西巡按御史陈纯德所说:“伍虚而饷仍在,不归主帅,则归偏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