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逸》——模范君主的肖像(4)

第四个君主就是成王的祖父文王。周公虽然承认,姬周宗室的太王、王季都不乏敬畏之心,但周公重点强调的还是文王。周公告诉成王:你的爷爷做过很多卑贱的工作,他修过路,种过田;他仁慈善良;他爱护孤苦之人;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他从早晨忙到中午,再忙到下午,吃饭都没有时间;文王从来不敢逸乐,更不敢把人民交上来的赋税拿来供自己享乐。在君主的岗位上,文王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了50年。

周公认为,以上四个君主,都容得下批评意见。假如有人告诉他们:“老百姓在骂你”,他们就会更严格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人指出了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诚恳地承认错误。

周公还提醒成王,与以上四个模范君主相比,多数君主都乏善可陈。他说,祖甲以后的历代殷王,生下来就习惯于享乐,不知耕种的艰难,不知民间疾苦。这些纵情于享乐的君主,几乎没有一个长寿的,多数人在君主的位置上只活了七八年,或五六年,甚至三四年就死去了。这些都是需要引以为戒的。

周公的这番训示,年轻的成王是否听明白了,史无记载,暂且置而不论。不过,周公的这些话,却有助于我们思考一个较少有人关心的问题:君主及君主政治的应然状态是什么?什么样的君主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一个模范君主是怎样炼成的?

在现代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君主”总是与“君主专制”连在一起的。“君主”就像“君主专制”一样,既缺乏正当性,也不具有合法性;从“君主制”走向“民主制”或“共和制”,总是被视为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或历史跨越。在这里,我们承认这些现代性话语的有效性。但是,值得反思的是,这些现代性话语在实现了某种“启蒙”的同时,是否也构成了某种“遮蔽”?

按照周公的设想,一个君主就应当像中宗、高宗、祖甲、文王那样,有民间生活的磨炼与经历,对底层民众的生活有切身的理解和感受;当政期间不酗酒,不打猎,也不沉溺于其他方面的享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公共事务上,甚至连吃饭都挤不出空隙;待人处事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倘若有人提出批评,则更加严厉地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君主,几乎就是十全十美的人间领袖。如果把这样的领袖人物交给当代世界任何国家的公民来投票,恐怕都会获得多数的赞成票。谁会反对这样的政治领袖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