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自序

有许多人只是在最近才关注到媒体中对我的一些评论,并不知道10多年前我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也有些人是从微博上知道我曾出过《任人评说》这本书,但却无法从网上和书店中购买;还有些人很关心住房制度改革之初的情况,却苦于无从查起。于是,再版这本《任人评说》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本书第一次出版是在我与华润集团“分手”之后,那时市场更关心的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怀疑华远地产(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远地产)再次重返市场的能力。而今再次进入资本市场,已证明了华远地产的能力,虽然天不逢时,遇到了连续的调控和无法从资本市场再融资的环境,但并不影响华远地产前进的步伐。

此次本书的再版,时逢我从华远集团的国有资产公司的岗位上退下来。社会仍在议论:失去了大股东管理权之后的任志强和华远地产尚能如何?再版,恰恰是用历史的发展历程来证明我对市场改革进程的认识,而这些研究与认识恰恰也是企业在这个市场中之所以能屡经波折却始终不断增长的基础。

在网上的评论中,我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在后悔,错误地判断了经济发展的形势而错过了购房的好时机。一些经济学家们也在遗憾地感慨为什么这么多年的理论功底却辩不过一个地产商,为什么一个全国人民都“喊打”的人却每次总能准确地预测明天,为什么那些不中听的“魔咒”都变成了现实。

其实我在出版这本《任人评说》时,尚未建立完整的研究机构,完全凭借个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实践在探讨中国的房地产。而2003年以来,由于深感个人能力的不足,我开始筹建专业研究的工作团队,系统地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总结、梳理与分析,更充分地把握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脉络。但无疑,早期的研究和认识奠定了我此后多次敢于在市场中对政策提出批评的基础,这些恰恰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依据。

图书再版的最大难题在于:时间的飞逝之中,实践对预测的检验。10多年前的评说,是对是错,都必须放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对照,无法用文字再去修改,不再是由自己评价,而是任由经历过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每个人鉴定。而敢于“任人评说”,正是因为我坚信曾经的认识是正确的,也才敢于用再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当媒体更关注于如何吸引眼球,而不是如何揭示真相时,尤其是当媒体更喜欢用自我的理解断章取义地表达他人的想法时,尤其是当媒体报道会省略说话时的语境,常常会将一个父亲对孩子说的话,变成一个孩子对父亲的不敬时。

我更喜欢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从小父母就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有些真话也许永远不能说,但要说就一定要说真话。尽管真话就像治病要打针、开刀、吃药一样,会在短期间让人痛苦并难以接受,但没有这种痛苦过程中的治疗,又怎么治病救人呢?

许多人曾对我说,也许你说的道理是对的,但你说话的方式则会让大多数人认为你是错的。或许是我不善于运用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艺术,无法将需要直接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华丽的辞藻之中,军队的生活告诉我要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描述战场的情况,任何的废话都可能影响领导的决策甚至贻误战机。

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愿意接受最痛苦的现实和结果,而习惯于用温柔的情调先预热感情,人们更习惯于选择性地接受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而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语言都会被当做是一种侮辱或者是一种谣言。这种惧怕接受失败的心理恰恰最终会更深地伤害到那些本就弱势的群体,而谣言则常常会在名义上扶助弱势群体的伪装之下迅速流传,试图成为社会的主导。而这恰恰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也是我力争揭示事实的内在原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唤醒民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共同寻找合理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曾经有可能参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一步之差让我失去了官方的平台,但这个关系到国家命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话题,却永远不会消失,并始终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消费需求而存在。

再版时为了更集中地体现我对房地产市场的见解,编辑们下了很大的工夫,对章节的编排进行了调整,对文章进行了增删,以有助于系统化地理解政策。

每当回头看历史时,人们总有许多的感慨,未曾留意的不经心,常常让许多机会在唾手可得的身边,悄悄溜走了,并且不给人们留下任何可以重来的余地,后悔就成了人生最苦的一味药剂。人们不愿意迎面接受真实的痛苦,就不得不在后悔中品味当初。

还好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未来仍保留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当人们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未来是无限光明的。也许了解别人走过的人生,恰恰可以成为自己少走弯路的捷径。

尽管我已到花甲之年,退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岗位,但几乎浸泡了半生的房地产事业,仍然让我无限留恋,但愿这些汗水能浇育出更美丽的花朵,用我有生之年的余热,再添一分光彩。

再一次感谢让这本书能再版的所有朋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