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15)

 

四、三世迁流论

因果通三世在现代社会通常被斥为无稽之谈或者宗教迷信观念。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科学的精神,如果你不能证伪,就不能定论它的错误。一种生命能量转化了外在形式,因为能量守恒,所以好像消失了的能量,不过是跑到另一个“容器”中而已。

1953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发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提出“假设条件不相关”的理论,引发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大讨论。他认为只要里理论能够解释经济现象,那么假设条件是否符合现实不重要。如果我们接受弗里德曼的方法论解释,只要对于人生现象的解释具有说服力,那么假设人生有前世和来生是否符合现实或者是否科学不重要。

首先假设人有前生和来世(其实这和其他的科学假设没有本质区别)。今生的境遇是前生行为的结果,来世的境遇是今生行为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是释迦牟尼的教育传播到中国以来的近2000年中的主要世界观。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古代中国人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生活的。今天的科技以美国最发达,但是他们的信仰人口占多数,不影响他们在各方面取得成就。当从这一假设前提出发,有关人生境遇的许多疑问都可以解释。

西方第十九位祖师鸠摩罗多尊者至中天竺国,有大士名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

继而,鸠摩罗多尊者解释:“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静,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

“没有因果关系,这个世界一切都不成立,法律、政治、经济、医药、建筑、饮食男女,统统都在因果关系中。”这和西方哲学家所认识的宇宙的本质就是“关系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几千年来就相信人有前生后世,在佛法生命教育内容未传入中国之前,道家和儒家就已经很深入地研究了人的生命现象,只是没有佛法教育讲得那样清晰明白。

提到“佛教”,多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五种面貌:1.宗教的佛教;2.迷信的佛教;3.邪教的佛教;4.学术的佛教;5.传统的佛教。有太多人对此怀有错误的理解。例如作者的一位大学同学在询问关于“佛”字的解释时,竟然认为“弗”是“不是”的意思,“佛”是“不是人”的意思。我告诉她,“你正好理解反了!‘佛’字的起笔是‘亻’,说明佛首先是人”。佛是什么样的人呢?写完“亻”后要写“弓”字,说明佛是弓着身子的人。什么人是弓着身子的人呢?有两种人,一种是谦卑的人,不趾高气扬,所以弓身面对一切,真诚恭敬,绝不傲慢;另外就是干活的人,在农业社会中,无论是男子从事农业劳作还是手工作坊,还是女子居家洒扫纺线织布,都需要弯腰干活。所以“佛”是谦卑劳作的人,不分男女老少。这个“弓”在形态上还有曲折向上的意蕴,说明佛是不畏劳苦艰险、努力攀登的人。之后的一“丿”和一“丨”,可以用《天地八阳经》中对“人”字的笔划解释:左“丿”为“真”,右“乀”为“正”,说明佛是在曲折努力的人生求索中以“真”和“正”两种态度贯穿始终的人。顺境中也真正,逆境中也真正,不去如来,始终为“一”。佛就是这样的人:谦卑、勤奋、坚忍、真诚、觉悟、仁慈、勇敢、从容、镇定。这样的人生意蕴里,最终你找不到一个固执我见、执着我利的“我”,明白宇宙人生中来龙去脉的前因后果。这样的“人”才是“佛”。所以,我们不能误解了世界,反而抱怨世界欺骗了自己。

财富既然是财布施的果报,那么谁施舍谁得。功不唐捐,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就是宇宙运行的伦理规则。西方经济学研究到现在仍然一头雾水的所谓“风险”和“不确定性”全是不明白宇宙运行规则的结果。要说有决定权的,就是人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念决定了自己的境遇。心地清净自在,捐赠没有一丝一毫牵挂,将来赚钱不费力而财源滚滚而来。布施心不清净,将来赚钱辛苦。布施不在于钱财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布施时的心态,布施钱财所占的比例。一无所有的人布施一文,胜过亿万富豪布施百万千万。自己守本分修成的,别人抢不去。欺骗得来的财物,得的多,失的多;真诚心修大福报;亲手布施,诚诚恳恳,福报最大。如果以前宿无布施积蓄,那么必定会“钱到今生赚已迟”,取求难得。《素书》所谓“薄施厚望者不报”,春天没有播种,秋天如何能有收成!

在物理学中,当运动物体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就会围绕地球转;当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就会跳出地球引力,进入太阳系,围绕太阳转;当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就会飞出太阳系,进入银河系。同理,当人的德行不断提升时,他的地位、财富、声誉等相应提高,当德行所对应的福报超出世间所能够有的一切福报形式时,人就会跳出当前的世界,到达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例如,经典中所指的可以不断上升至天界,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再修福德,福慧大到极处,连天界的福报形式都不足以相应其福德时,就超出了六道轮回,永脱轮回之苦,进入觉悟的世界。净土三经中对极乐世界的描绘,福报之大,非人世的物质世界可比拟,也非物质核算所能称量。虽然绝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无稽”,但是道理不错。要知道我们人类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是由“非分之想”来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