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验的政治经济解读(15)

   2“五大重庆”的民生导向

“五大重庆”的具体落实,体现在被称为“民生十条”的“十大民生工程”上。[50]重庆“十大民生工程”不仅兼顾了民生政策与经济政策的互补性,同时也兼顾了民生政策之间的互补性,这使得重庆能够大规模并且快速地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专栏:重庆的“十大民生工程”

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其内容是,到2012年为期3年的时间里,重庆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

一、建设3 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

二、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

三、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四、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

五、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六、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七、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八、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九、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

十、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

“十大民生工程”的第一条是加快建设公租房,规定表示要“三年建成3 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而公租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仍然是国有投资集团。

此外,重庆市还通过土地投放调控和征收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的方式来限制城市房价。2009年年底,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 179元,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与商品房均价之比约是5.92∶1。[51]重庆计划在三年内“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

重庆公租房建设目标是每年1 000万平方米,达到重庆住房面积的30%~40%,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而且不设户口限制。从2010年6月份《决定》发布以来,至2011年年初已经建成了1 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主要供给夹心层,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本地住房困难家庭、农民工、外来工作人员,目标群体的规模很大,而且平均租金价格是市场价格的60%。重庆农民工群体的大部分人员都符合申请公租房的条件,重庆三分之一的公租房将提供给农民工。[52]

重庆市在致力于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其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十大民生工程”的第七条“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针对性的和互补性的措施。重庆户籍改革的目标就是帮助农民工转成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各种基本公共服务。重庆的基本计划是:到2011年年底,要将已经在重庆主城九区工作五年以上、40个区县工作三年以上,以及在中心镇工作两年以上的农民工,大概338万人,全部转为城市户口。户籍改革自2010年8月15日启动至2011年年初,已经有77万农民工获得了城镇户口。

这项政策在全国引起的争议很大,也有很多误解。

在土地方面,一些报道仅仅简单地考虑是不是“土地换户籍”,是不是政府想要土地,要让农民用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来换城市户口。这样看问题是孤立的、片面的。若从户籍改革是“十项民生工程”之一的角度来理解的话,看法会更加全面和客观。

中明确规定“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户籍改革坚持自愿、有偿原则,绝对不是强迫进行。为澄清社会的误解,重庆市又明确表示,三年过渡期之后,转户居民也同样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是否退出。而且重庆市实施的有偿原则,除了房屋拆迁补偿、青苗补偿等项目外,还比其他地区多了一项,即地票交易给农民带来的收益。重庆市政府规定,在地票交易产生的收益中,至少85%归农民,因此每亩地票补偿估计可达到9.6万元。[53]仅此一项补偿,就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区同样地块的标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