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忏悔录》(5)

 

人都有两重性,这点我早就体会到了,从少年时期起,我对这方面就有了领悟。正因为领悟得早,所以我很善于利用人的这种弱点或者说是特点,来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公共形象。

迄今,我的公众形象还是不错的,尽管在冯玉珍眼里,我的分值日渐降低,要是让她说真心话,她恐怕连及格分都不肯给我,可是,我不在乎这个,只要能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我的风度,在媒体上不断展示我的政绩,我这颗临湖市政治明星的光芒就不会黯淡,人们还是会看好我的仕途前景,就像他们一直以来的那样。

不过,意外的发生有时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匹良马,有很强的实力,可是偶尔大意导致马失前蹄,就会葬送整个赛程。

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走出家门去上班。司机小赵把车子发动着在门口等。按照我的习惯,小车里面的空调开得凉凉的,我坐进车里,一语不发地把门带上,车子无声地启动,驶向市政府大楼。

从我的家到市政府大楼其实很近,不过五六分钟路程。小赵起初没说话,车子已经驶进政府大院了,他冒出一句:今天早上我出来的时候,看见纪委王书记的车朝临湖宾馆开去。

什么意思?

这个小赵,脑瓜子鬼精,他冒出这么一句话,想表达什么?

哦,明白了。王书记,王智清,从来不和我们这些政府的市长、副市长一样老是在外面陪客吃饭,除了上级纪委来了领导,或者外地纪委来人考察参观。

去临湖宾馆或者别的什么宾馆陪客人用早餐,这于我们是常年都有的事情,而于王智清,却是一年难得几回。

说实在的,市里这些领导其实都挺羡慕王智清的,羡慕他一直保持一副清瘦、挺拔的身材,更羡慕他极少陪客,能够超然于灯红酒绿之外。

我们这些领导,风光是风光,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负担也很重,其中最感到不堪重负的就是吃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去极少的日子,每天都是迎来送往,杯盏交错,酒酣耳热,其中多半为了工作。招商、会议、接待……连轴转的饭局弄得人苦不堪言。记得有一位市里的官员说过这样的话:巴不得退休的时刻早点到来,那时首先给自己庆祝一下,就是彻底摆脱了这些形形色色的饭局。

这老兄打着酒嗝说出的话,尽管完全不可当真,但也多少表达出了某种心情,就是对应接不暇的饭局的无奈。

说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表现就在这里。小赵的话其实是有某种含义的,但他不敢明说,他想让我注意某个细节,可我偏偏忽略了它。无非就是王书记那条线上也来了客人,这样的情况尽管不多,也还是合乎常理的嘛。

我又不是惊弓之鸟,用不着像一些心理脆弱的人那样,连听见警笛的声音都会心惊胆战。我自己的小车也安装了警笛,遇到路上有人挡道就让司机打开警笛,一路呼啸行进呢!

我没有把王书记的车驶入临湖宾馆与自己面临的处境联系起来。

今天上午有一个重要的接待任务,一个台商代表团一早从省城过来,大概十点半之前赶到临湖。到时候我要会见,中午举办接待酒筵,我代表市政府主陪。下午市长会亲自出面和他们会谈,晚上他做东宴请,我同样要出席作陪。

在这之前,我要和外经贸局局长韩长海、城建局局长马志高去实地检查一个外资基建项目,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而目前,有两个基建开工项目已经走完了审批程序,最后由我在报告上签字。

秘书小钱把一杯刚刚泡好的茶水端过来,然后把这两份报告递到我面前。

茶是西湖龙井,小钱知道我喝茶只爱喝龙井,每年市政府办公厅统一提供的茶叶他都不要,吩咐接待处派专人去杭州购买龙井茶——正宗的西湖龙井。这些年听说涨价涨得特别厉害,最贵的龙井已经卖到上万元一斤,我喝的茶价值多少,小钱并没有具体说,我也懒得问。一个堂堂的副市长,分管土地、城建、对外经贸这些工作,每年接触到的资金几十成百个亿,审批的资金也成百上千万,一万元,在我眼里简直不能算钱。我只要有茶喝,就行了。

进入工作状态,我的情绪很自然地转了过来。我这个人啊,生就一副劳碌命,不怕辛苦就怕清闲,一闲下来,心里就没有个着落;而一开始工作,就像打了吗啡,精气神立马回到了身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