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降低风险因素

可以预防疾病有很多风险因素固定地被视为一些所谓“文明病”的前兆,例如:身体超重,高血压或者胆固醇含量过高。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把“风险因素”和“致病原因”等同起来。它们的区别是,风险因素是一种伴生关系(是一个统计上的相互联系)而不是可证明的因果关系。比如说,吸烟与肺癌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此病的风险因素,因为在动物实验上证明吸烟总是引起肺癌。而胆固醇却是风险因素:实验证明,给各种实验动物喂纯胆固醇食品既没有引起动脉硬化,也没有导致心肌梗塞。

干预性研究能够比较确定地判断相关事物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偶然联系”。人们主要查看通过降低“风险因素”是否能达到理想结果来检验两种关系。比如,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引导参与实验者通过减肥过程降低了体内胆固醇含量。但是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尽管这些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下降了,但是他们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却出人意料地升高了60%。因此,胆固醇与心肌梗塞之间并非因果关系,而只是一个风险因素。

我们可以借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更加形象地阐明这个问题。当您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如果仪表盘上一个有加油标志的小红灯亮了,您的轿车可能很快就会熄火。这盏红灯显然是熄火停车的风险因素,而真正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油箱中没油了。假如您不能认清这几个事物中的相互关系,您该怎么办?也许您会咨询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于是,您给一个修理厂打电话,汽修专家建议您把仪表盘打开,断掉那盏红灯的电源或者直接将全车断电。即使全世界所有的汽修专家都这么建议,您的车还只会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与此相类似,当人们只是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治疗而没有认识到因果关系时,结局会与前面的例子差不多。在预防医学的实践中,人们更经常与“风险因素”抗争,而非原因。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盐的摄入量与心肌梗塞发病率同时增高,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吃盐就能预防此病。各种生物化学研究从来没有提供能证明两者关系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当人们摄入食盐量上升时,什么能够抑制这种至今不能有效解释的疾病带来的严重问题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带来的惟一作用就是:人们不断思考,并且通过实验去证实。还有在很多研究中发现,经常饮一些酒的人会比完全忌酒者的寿命长一些。但是通过这个结果,人们并不能简单认为,假如那些完全忌酒者经常咂上两口,就会活得更长了。在这件事上,人们同样也并不清楚是什么在背后起着作用。

相对于经常运用统计数据――这些“风险因素”制造出的噱头,“以实证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是更加稳固的。这个概念是指那些运用眼见为实的证据支持的医学研究,而非运用一些理论和解释堆积而成的结果。这些医学研究都一样,不应该以替代物作为标尺,例如风险因素。“用替代物衡量”是个好听的名字,它实质上就是缺乏真正的相关因果关系。比如,用直接客观的衡量标准来解释导致心脏病和癌症发生或者致死的原因,就要比仅列举一些风险因素更有说服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