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教员”梁漱溟(9)

“文革”之后

批林批孔运动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梁漱溟再度陷入沉默。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此后不久,“四人帮”垮台,十年“文革”也就此结束。对于这些影响中国命运的时代巨变,梁漱溟始终一言不发。

1978年2月,全国第五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时,距上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已经有13年之久。梁漱溟打破沉默,第一次针对“文革”作了一个长篇发言。这个发言在当时又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笔者:当时那个会呀,是三中全会没有开,对这个“文化大革命”啊,阶级斗争为纲啊,都没有否定。尽管大家受了“文革”之苦,委员们都痛哭流涕地讲过去的事情啊,“文革”的遭遇啊,毛主席去世,周恩来去世,讲这个事,但是没有人从正面直接对“文革”谈什么。梁漱溟就思考这个问题,他在会上作了个长篇发言。他的中心是围绕着人治法治这个问题讲的,涉及“文化大革命”。他说现在大家都说这个“文革”已经结束了,这个大家说得都对,这个都谈了好多事,但是我思考中国的历史,现在看来,人治应该开始结束了,已经到了要开始法治的时候了。我讲人治,就离不开对“文化大革命”,离不开对毛主席的评价。他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个什么原因呢,如果从人来讲,就是人治,就是毛泽东。

梁漱溟的发言被认定是一贯反对毛主席,反对阶级斗争的故伎重演。大会结束后,很快又开始了一场对梁漱溟的批判。

笔者:但是这一次啊,跟以前的批判不一样了,这次学习组的组员们觉悟比过去高多了,盲从的人很少了,所以批梁越批越没有劲,等于是强弩之末。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梁漱溟结束了近30年挨批的命运,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得到重视,他本人也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和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笔者:改革开放以后,找梁漱溟的人很多了。采访他的人,特别是海外的,都以为梁漱溟一定对毛泽东非常恼火的,肯定要说他一些坏话什么的,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记者。

但是梁漱溟一直不提个人当年与毛泽东的争执,他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往往出乎采访者的意料。

笔者:他说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一,这三个人物就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然后就说他有两个看法,一个是他不同意说只有一个毛泽东,有好多个毛泽东,或者叫变化着的毛泽东。那就是说,有早期的,有抗日战争,解放前的毛泽东,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毛泽东,“文化大革命”中的毛泽东,是不一样的,人是变化的。再一个观点就是毛泽东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这两个最,也不是一般讲三七开,或者四六开,也不讲这个事情。他说这两个最大是连在一起的,他功劳最大,他才有可能犯最大的错误,没有那个功劳,谁也搞不了“文化大革命”。他是这个意思,所以他对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作为老朋友就是这么来看。也常有人说梁漱溟是硬骨头,有骨气,他自己不这样认为,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很有骨气。

在一生的最后岁月,梁漱溟始终对“否定‘文革’第一人”、“中国的脊梁”、“最后的儒家”这些称呼敬而远之。他说,知识分子有学术中人,有问题中人,他自己恰恰是一个问题中人。自己一生所做,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而已。

1988年6月,梁漱溟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笔者:他是可以搞透析,还可以再活下去的,健康老人,95岁了,但是他始终不愿意接受,他就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历程,活到95岁,已经很不简单了。那些药,那些先进的东西,那些什么先进的透析等等,给更年轻的人用,不要给他用了。有时候甚至连药都不吃,他把生死看得很淡。

1988年6月22日,梁漱溟说:“我要休息,我要安静。”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第二天,这位思想家与世长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