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假如我是傻瓜,我如何战胜市场?(4)

你和我,以及其他真正的长线投资者只关心10年,或者20年甚至30年以后我们的退休金是否足够的问题,我们并不太关心短期的波动和其中上上下下的过程。这当然是在股市赚钱的唯一方法(除非你创办一个基金,变成卖铲子的人),不仅节约了交易佣金,也避免了买进和卖出时机上的错误。2011年5月,美国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退休。当人们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时,他说,秘诀在于不交易或者尽量减少交易。

也有些基金经理认为对冲基金在资金来源方面的不稳定性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缺点,因为投资者的抽资也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迫使基金经理经常把资产组合中的烂苹果丢掉,把钱归还给投资者。但我看这还是个问题:说到底,基金经理成功的第一诀窍是有钱管理。

最近,我读了几本关于对冲基金的书,比如Diary of A Hedge Fund Manager(by Keith Mc Cullough)。除了它的娱乐价值以外,作者在整本书中就是吹嘘自己如何工作卖力,思维敏捷,投资成功和赚大钱。但是,我的结论是,作者和其他对冲基金经理们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他们的分析一半正确,一半错误。当他们正确的时候(或者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赚大钱。可是当他们运气不好的时候(或者看错的时候),他们亏的是别人的钱。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游戏。

这几年,有很多极端聪明的人放弃或终止对冲基金的游戏。他们终于明白几个道理:第一,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卖力,想把宏观经济和企业的基本面真正弄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即使你弄明白了,也不见得就能赚钱,基本面长期内可以被另外的各种因素所抵消;第三,在短期内,甚至中期内,运气永远是最重要的。

做对冲基金的聪明人虽然花很多时间研究企业,但是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一个先天就无法解决的难题上,即把握买进和卖出股票的时机。所以他们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了。他们发明了这个观测指标、那个观测指标,但是这些指标都有缺陷,都有不灵的时候。当然,他们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其实是迷信),比如技术分析,涨跌股票的个数比例,“一月效应”,“五月份卖,度长假”,等等。

香港的报纸和杂志上到处是轻浮的和随意的股票买卖建议。人们也喜欢用“炒股票”这样的词语来对付他们的读者,实在不负责任。如果用这种态度来投资,你如何能够取胜,或者跑赢对冲基金呢?大家急不可待地预测股票市场的走势、恒生指数下个月或下个季度的点位,以及某只股票(或者汇率)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的变动,我看实在是不明智的。

最近,我读了一本在美国很畅销的书,StockMarketWizards:Interviews with America‘s Top Stock Traders(byJackD.Schwager),它讲的几乎全部是天才交易员们(或投资者们)如何在短期内战胜股票市场、炒股票的。作者在书中讲了无数在我看来完全是雕虫小技的东西。这些雕虫小技并不可复制:它们在某些人的身上成功了,不等于可以在你的身上成功;在某个阶段成功了,不等于可以在其他的时候成功。我觉得,这种书投资者可以不读,不会有任何损失。

由于制度上的原因,绝大多数对冲基金的表现平平。只要你我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很容易战胜对冲基金。但是我们无法战胜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除非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开始卖铲子。而卖铲子跟挖黄金在商业模式上是不一样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