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毛泽东的父母去世后,他与弟弟安葬了父母之后,召集全家人开会,商量如何处置家庭债权债务问题,把乡亲们找来,将乡亲们向父亲毛顺生所借的债据全部烧掉,又把父亲所欠的债全数还清。他说:“我父亲向你们借的钱,这次一概还清。你们欠我父亲的钱,也不要你们还了,因为你们已经付了息;少的几年,多的几十年,息钱已超过本钱。今后田还是由你们作,你们也不用交租了。”毛泽民想不通,对哥哥说:“家我不当了,让你当去!”毛泽东说:“家,你不当,我也不当,我们都出去,干革命去!”毛泽覃立即响应:“要去,我也去!”终于,毛泽民也想通了,表示跟着大哥离家去干革命。于是大家分别去了长沙、衡阳,后来又去了北京、上海、广州,去了全国各地。
走进横屋,毛泽东打量了楼上地下,说:“这里过去是我们家的客厅和饭厅。那时客人来,总是我父亲作陪,母亲带我们兄弟到灶屋吃饭。我们平时很少吃荤菜,餐餐吃蔬菜。”停了一会,他又指着小阁楼说:“我小时候白天劳动,晚上回来就在那里看书或记账。”
穿过横堂屋,来到了毛泽东双亲的卧室。房间左边墙壁上挂着两个镜框,嵌着两位老人的放大照片。毛泽东在母亲遗像前伫立一会,往前移了一步,又往前移了一步,深情地说:“母亲,您的儿子回来了!”然后惋惜地对陪同人员说:“要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得那么早了。”
默默地凝望一阵,毛泽东指着墙上的照片问道:“这个照片怎么还保存下来了?”有人答:“是棠佳阁保存的。”毛泽东说:“这是1919年春母亲到长沙养病住在蔡和森家里照的。当时我母亲患的是淋巴结核,这样的病并不难治,只是那时医术不发达,经济也有困难,才没有治好。”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于1919年病逝于韶山,其父亲毛顺生逝世于次年,年仅50岁,得的是重伤寒。
到了主席当年的住房。这里既是卧室,也是书斋,床头凳上还摆着灯盏。青少年时代,他常常在这里熬夜读书,《盛世危言》、《左传》、《三国》等书,均是在这里读的。
墙壁上挂着的一张照片,是毛泽东跟他母亲以及两位弟弟的合影。毛泽东含笑问道:“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拱出”是纯粹的韶山方言,意思是“冒出”。接着又说:“这怕是我最早的相片了,我现在的像和原来大不一样啊!”这张照片是毛泽东26岁时的留影。那时,他刚刚从北京经上海,回到长沙,碰巧他母亲由大弟毛泽民陪同到长沙治病,小弟毛泽覃也在长沙读书,他们便一起拍了这张合照。毛泽东身穿一件白纱布长褂,身材魁梧,眉宇间流露出一种英俊和坚毅的神情。想不到这次合影竟是他与母亲的永诀。同年10月,母亲回到韶山就与世长辞了。
这房间的木格窗子近边,有个楼梯口,当时没有梯子,不能上去。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阁上建立了韶山党支部。可墙上的说明词是建立“党小组”。毛泽东看了看后说:“不是党小组,是党支部。那时我与毛福轩同志多次在此开会,秘密发展党组织。”
来到碓屋,毛泽东用脚踩了碓子,说:“我小时在家里干过这个工作——樁米。我父亲讲,我家是靠它发家致富的。”看了农具,又看谷仓,谷仓上的小斗刻着“毛四端”三个字,毛泽东辨认后说:“这是我太公的名字,是他唯一的遗产。”
到了牛栏屋,指示牌上写着:“这是毛泽东同志少年用过的牛篦子。”毛泽东说:“哪有这样的事?”别人告诉他,这是修房子时地下挖出的。毛泽东点了点头。他小时候十分爱护耕牛,常常把牛栏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把牛背梳洗得干净光洁。
到了猪栏屋,毛泽东说:“那时我和母亲常在这时喂猪,我母亲会喂猪,我也喜欢喂猪。”
来到毛泽覃烈士的卧房,房里挂着遗像。毛泽东看了一会说:“这是我泽覃六弟。”在兄弟排行中,毛泽东为三,泽民为四,泽覃为六。毛泽东又说:“泽覃很聪明,他的胆量比我还大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牺牲了6位亲人。他的夫人杨开慧,1930年就义于长沙,那时候,她才29岁;他的大弟毛泽民,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小弟毛泽覃,1935年与国民党军作战,阵亡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交界的地区,时年不满30岁。从小在他家长大的堂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于衡山,年仅24岁。他的长子毛岸英,1950年殉难于抗美援朝的前线,年仅28岁;他的侄儿,毛泽覃的独生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于陕西南部,年仅19岁。
一个多么伟大的革命家庭,真是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