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6)

抗战胜利以后,黎锦熙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号召,与许德珩、潘淑等共同发起组织九三学社,团结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在党的外围开展反蒋斗争。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黎锦熙的政治态度日渐鲜明。1945年8月国共合作,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黎锦熙闻知,十分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多次与贺澹江谈起担心蒋对毛下毒手。当毛泽东安全返回延安的消息传来,黎才大松了一口气,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由于与毛泽东有过交往,黎锦熙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当时,兵临城下,国民党军政官员纷纷溃逃,黎锦熙却无动于衷。北师大教务长黄金鳌几次登门,叫黎登机去台湾,遭到黎的拒绝,还把黄送来的“撤退函”撕毁。黎锦熙望着窗外,坚定而充满信心地说:“我嘛,我要在这里等一位令唐宗宋祖都稍逊风骚的伟人哩!”就这样,黎锦熙在北平留了下来,等候毛泽东这位伟人的到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北平解放不久,毛泽东驱车来到北京和平门北师大宿舍,看望黎锦熙、汤藻贞、黄国璋、傅种荪等人。

汤藻贞与黎锦熙闻讯连忙从家中赶去迎接。毛泽东一见年过花甲的黎锦熙先生,便迅速上前去喊道:

“黎老师,您好!”

黎锦熙满面笑容,连连摇头,谦和地说:“不敢,不敢!”

师友们亲切叙旧,谈笑风生,气氛格外融洽。据说,毛泽东请黎锦熙出任教育部长,黎极力辞谢了。

汤藻贞要家里人弄点湖南特产——腊肉招待主席。毛泽东连忙说:“不麻烦你们了,今天我请客。”马上让工作人员叫来两桌酒席。

宾主入席,边吃边谈,亲切的话语,浓厚的乡音,把他们带到当年湘江之边那“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峥嵘岁月里……

1949年9月,60岁的黎锦熙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各界代表大会代表,并被指派为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从此,他焕发了精神,发愤进行学术研究。

此后,毛泽东曾几次接黎锦熙去中南海家中叙谈。一次,黎偕夫人黄鹤寿应邀到中南海赴宴,毛泽东特意开了一张纯家乡风味的菜单:虎皮扣肉、火焙子鱼、香干大蒜炒肉、冬笋腊肉、猪血豆腐汤……席间,毛泽东不停地向老师和师母敬酒敬菜,宾主谈笑风生,好不欢畅。还有一次,正值荷花盛开,美不胜收,毛泽东特意邀请黎锦熙先生到中南海同赏荷景,怡情悦目……

黎锦熙是语言学家,又是文字改革家。1949年8月25日,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就简化汉字等问题写信给毛泽东,倡导文字改革。毛泽东深表赞同,立即复信吴玉章。信中特别提到请当时任北平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兼中文系主任的黎锦熙等先生“一阅”:

玉章同志:

来信已悉。当付郭、茅、马!(指郭沫若、茅盾、马叙伦——引者注)三先生审议,提出意见。现已接复信,特付上,请予考虑。并回答你对于他们的意见之赞成,或反对,或修改的意见。如果你同意的话,请付范文澜、成仿吾、黎劭西(黎锦熙——引者注)三位一阅,或者座谈一次,以集体意见见告为盼!此致

敬礼!

毛泽东 

八月二十九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