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要来京!(1)

新中国刚刚诞生,恰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然而,此时百端待理,百废待兴。毛泽东日理万机,政务繁忙。可是,毛泽东的亲情友情似海深。亲友们从祖国各地,寄来一封封书信,一份份贺电,一齐飞进中南海,飞进丰泽园,与日俱增。

亲友们纷纷致信毛泽东,要求来京叙旧、旅游、观光,或治病,或请求推荐入学、参加工作。

据当时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协助处理群众给毛泽东的来信的沈栋年回忆,群众来信按内容分类,分工负责办理。其中有一些是毛泽东的亲戚、朋友的来信,划为旧谊类,沈就协助田家英处理这类信件。

毛泽东的亲戚、朋友的来信,一般都要送给毛泽东亲自阅读。对以毛泽东亲友名义邮寄来的所有信件,秘书室首先通过阅读分辨,把有明显错误或冒充主席亲友的信件挑出来另行处理,其余的送给主席。在给毛泽东送阅前,先登记、摘录主要内容,建立档案。送阅时,在原信封上贴一纸条,写明来信人姓名,用一句话概括来信的内容。如:“某某,叙别情”、“某某,求见”、“某某,要求介绍工作”、“某某,反映农村缺粮情况”等等。

毛泽东对亲戚朋友的来信都亲自写信回复。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写的复信比较多。其中仅在1950年5月的一个月中,他给亲友的复信就多达数十封,有时一天数封。

毛泽东交给秘书室的复信,有不封口的,也有封了口。但最初不管封口不封口,都要打开抄录下来,和亲友的信一起存档。有一次,一封已经封了口的复信交到秘书室后,工作人员按规定照例打开进行誊抄。这时,大概是毛泽东觉得复信中有的字句需要再斟酌并做些修改,又将那封复信从秘书室索回。那封复信送回毛泽东那里时,毛泽东发现封了口的信封被拆开了,便查问究竟。田家英就此向毛泽东说明,这样做是为了抄录留底作为资料保存,以备日后查考。毛泽东听后表示同意,约定今后他的复信交给秘书室时不再封口,由他们抄录留底。但若封了口的信,则是不许拆开、不要抄存。

收到毛泽东亲笔回信的亲友无不欣喜若狂,感激万分。他们中有的已应邀上京成为毛泽东家的座上客;有的却仍在家乡翘首以盼,等待中南海的召唤。对于来京的乡亲,毛泽东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待他们,同他们亲切话旧,还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稿酬设宴招待他们,给他们添置衣物,或接济生活有困难的亲友。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要求来京的家乡亲友,毛泽东感到难以应付。同时,他也隐约感到一种不良的风气在滋长、蔓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封建社会的习俗!而今,新社会新风尚,旧习俗要打破,要革除。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要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不能因为我当上了国家主席,我的亲戚朋友就跟着沾光,耀武扬威,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

于是,毛泽东急切地发出了一连串的呼吁:不要来京!不要来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