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乡风物耐人思(2)

翻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人们就会知道:毛泽东出生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历史的浪潮,把毛泽东推上了中国现代舞台,并且让他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主角。正像“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1961年12月17日在韶山参观时所留下的箴言:“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这才真正符合英雄与时代的逻辑。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曾和母亲一起到南岳山拜过菩萨信过佛,而对他父亲不信佛表示过不满。他曾极力反对包办婚姻,也反对过父亲的专制,被认为是最大的忤逆不孝。毛泽东并非从来就是呼风唤雨、应者云集的英雄,他曾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征友启事,却也是应者寥寥。毛泽东也有过像1927年浏阳遇险等九死一生的经历,幸亏他塞了几个铜板给押送者,连忙钻进杂草丛生的水沟,才幸免于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也有过三起三落的经历,有过被孤立、被排挤、不被理解和受委屈的时候。

当然,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慧、记忆力、毅力和倔强的性格,以及宏伟的抱负。早在南岸读私塾时,毛泽东就迷上了《三国》和《水浒》,温习功课时他总是把书竖起来,挡住老师的视线,私下看得津津有味,并且为施耐庵笔下的林冲鸣不平。但当老师发现后叫他站起来背一段《离骚》时,毛泽东竟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令老师哭笑不得。

1910年秋,毛泽东告别了专制、刻薄的父亲,离开了风气闭塞的韶山冲,踏上了通往湘乡东山学校的山路。这时,他第一次以诗袒露志向,赠给自己的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以后,青年毛泽东还不断地用诗词抒发他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崇高理想的赞美和渴求。他从小酷爱游泳,抒发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面对寥廓江天,他发出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索和感叹……

如果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负感,那么,44岁的毛泽东又是怎样一种信心百倍、深谋远虑的姿态?早在1937年,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对毛泽东作过这样的描写:

……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动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末,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毛泽东是人,决不是神,也决不是救世主!他是最富感情的人,是胸怀博大的人。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人之英杰、天之骄子!他是韶山人民的儿子、中国人民的儿子,是一位生长在亿万人民心中的顶天立地的大地之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