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的9种杰出非社会能力

语言能力佳;

能注意到细节或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

可以预见一件事的后果;

可以理解抽象的事物;

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可以联想到有趣的东西;

可以进行复杂的活动;

会有效利用资源;

能在关注一件事的同时观察身边发生的其他事。

在哈佛学前项目上,我们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而且研究的视野更加广阔。很早我们就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能力,并且将之作为研究的重点。在观测中,我们使用秒表记录孩子的各种不同活动。在了解孩子随时发生的行为及其周围环境的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了他们的兴趣发展。当然,社会能力也只是我们关注的几个方面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显示出其他能力,对那些能力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进行研究。

在分析了6岁孩子能力发展的过程之后,我们又研究了2.5~6岁的孩子,这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们发现,与6岁的孩子相比,3岁的孩子也可以具备6岁孩子的能力。从3岁到6岁,孩子都可以展现上述能力,只不过3岁时孩子可能刚刚出现这些能力,等到6岁时这些能力更突出了,也就是说孩子在3岁时就有了这些能力。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孩子从3岁到6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不断发展,在3岁时,孩子已经有为人着想的意识了,但是可能并没有学会如何真正为人着想,但是等到6岁时,孩子可能就真正学会为人着想了。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的开创性著作中,这种变化标志着孩子思维方式的变化——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学着替别人着想。皮亚杰发现,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就会试着用别人能听懂的话跟人讲话,即“社会化思维模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说给自己听、只是为了让自己听懂。如果孩子想真正为别人着想,他就必须学会社会化思维模式,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皮亚杰说,孩子一般到七八岁时就会适应社会化思维模式。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比较出色的孩子6岁时也出现了这种能力。更让人惊讶的是,优秀的孩子3岁就会出现这种能力。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3岁的孩子可以出现上面说的全部17种能力。

通过对孩子出现这些能力的年龄的追踪,我们发现,如果能发现孩子在3岁时出现这些能力的条件,我们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价值。由此,对孩子出生后的3年进行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孩子头3年的研究也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支持。通过研究大量的心理测试,我们发现,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看到他3岁时的智力和语言水平,你就能预见他以后的智力和语言水平,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3岁看大。这一点在发育超前和发育迟缓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时拥有4岁孩子的语言和智力水平,那么等到这个孩子6岁时,他的语言和智力水平极有可能超过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这为他以后升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一个9个月的孩子或者不到3岁的孩子在语言和智力水平方面赶不上正常的孩子,那么等到3岁以后他还是有可能赶不上正常孩子,并且到了6岁也无法跟上其他孩子。

大量的研究也指出,在孩子成长的头3年,最先得以发展的是孩子的语言习得能力。做过此项研究的学者一致认为,孩子在3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已的语言能力。他们都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一辈子用到的2/3~3/4的词汇,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掌握了。

研究社会能力与情绪发展的学者认为,人从出生到3岁所经历的一切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其3岁前经历的影响。皮亚杰和其他人的研究充分显示,孩子在快满2岁时会有独特的思维能力,而等到3岁时,孩子以后是聪明还是愚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60年代末,想研究0~3岁的孩子是很难的。人们很少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集体看护。那时,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和父母谈话获取信息;在实验室里对孩子进行研究,并且从头到尾他们的父母都会陪伴左右;进入有孩子的家庭进行观察。但是,我始终认为通过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不够详细和准确,而我也不知道如何在实验室里研究孩子。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研究者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皮亚杰对自己的3个孩子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的方法比较可信。皮亚杰用了很长的时间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这种方法复杂,而且持续的时间长,成本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是研究0~3岁孩子的唯一可信的方法。

每个月,我们进入几十个家庭观察孩子,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等,有1岁的,也有快3岁的。为了获得尽可能准确的结果,我们轮流到这些家庭观察

孩子。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不同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其他早期教育的研究者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也使得我们希望研究孩子的相关发展过程,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发展。

我们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加深了我们对孩子和他们父母的日常生活的了解,也让我们对育儿方法有了更多思考。

我们将这种思考在其他家庭中加以验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们的头脑中有了一些思维的雏形,而且隐约觉得这些想法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