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后参政(1)

女政治家初露锋芒随着武则天在后宫争斗的逐步胜利,她的政治权力膨胀起来。史书上这方面有明确记载。显庆四年(659年)八月,长孙无忌集团被摧垮后,“自是政归中宫”《(资治通鉴》)。显庆五年(660年)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

“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上官仪被诛,“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引实录,《旧唐书·高宗纪下》略同)。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皇帝称天帝,皇后称天后”《(资治通鉴》,《旧唐书·高宗纪》、《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同)。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旧唐书·高宗纪》)。“上元以来,政由武氏”《(旧唐书·礼仪志上》)。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资治通鉴》,《旧唐书·高宗纪》记为“取天后处分”,《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为“军国大务听参决”)。以上材料说明,上官仪谋废武则天的事情平息以后,20年里,唐高宗恢复了对武则天的充分信任,他俩弥合了夫妻关系中的短暂裂痕。尤其是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须仰仗武则天果断明敏的才干,两个政治人物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

武则天接受教训,在夫君面前言行比较检点,不再轻易冒犯黜陟大权在握的皇帝,换来唐高宗对她的信任至死不渝。在皇帝的信任下,这期间武则天的政治实力顺利地稳步增长着,她是怎么做的,从修订《姓氏录》、扩充官僚队伍、组织北门学士和建言十二事等几个方面,就可以明白她用心良苦。先说修订《姓氏录》。重视门第阀阅,作为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终唐一世还有广泛的影响。出身高门的士族子弟,不少借婚宦之便,平步青云,经济上也有种种好处。即如武则天、李义府辈也不能不企羡高门的荣耀,热衷于同士族联姻、通谱。唐太宗时代颁布的《氏族志》,偏偏把他们排除在外。

对武则天来说,这是她政治发迹史上三大障碍-出身门第、女性身份和曾为太宗才人-中最使她沮丧的一项,所以稍一得势,就迫不及待地要修订《姓氏录》。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曾依官定族姓的成规,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和“四方士大夫谙练门阀者”刊正姓氏,撰《氏族志》,亲自指示:“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唐太宗继承“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的意识,有压抑一下崔、卢、王、谢等山东、江南衰世旧门的想法。但《氏族志》的修订,还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