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皇后废立(3)

武则天更怒不可遏。隔帘骂出粗话:“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赶忙以“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为由,好歹将褚遂良护下。于志宁在一旁见这阵势没敢吭气。李更乖巧,本与长孙无忌有隙,更不愿同他们一起卷入这事,前一天退朝时就不肯入内殿,称病径自走了。长孙无忌的侄女婿侍中韩瑗当时也为这事一再涕泣极谏,他还上书列举“妲己倾覆殷王”和“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预言皇帝若一意孤行,要重演“棘荆生于阙庭,宗庙不血食”的历史悲剧。隋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之子中书令来济也上表力谏:“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并以“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的大汉之祸来警告皇帝。

可是皇帝执意要改立武则天,无论他们怎样“濒死固争”,也改变不了皇帝的决心了。皇帝正苦于没台阶下的时候,李给了他一句话,促使他在皇后的废立问题上,下最后的决心。那是皇帝为自己的想法遭到褚遂良等反对一事询问李该怎么办时,李告诉他:“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话很圆滑,表面上没表态,实际暗示根本不要理会褚遂良那一伙,尽可按皇帝自己要立武则天的心意去办,皇帝终于在元老重臣里得到同情支持自己的一票,于是“上意遂决”。许敬宗在朝里宣扬此事时,更把李的道理发挥了一通,粗俗地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旧史家们对许敬宗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斥责道:“以田舍翁况天子,许敬宗之事君,不敬莫大乎是!”

武则天听说后倒很满意,让身边的人把这话转达给皇帝。九月初三(庚午),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长孙无忌一伙的失败成为定局。十月十三日(己酉),皇帝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莫须有的罪名是“谋行鸩毒”。后来许敬宗奏应斫王皇后父王仁有棺时记罪名为“谋乱宗社”。

十九日(乙卯),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这纸大约出自许敬宗或李义府之手的诏书盛赞:“武氏门着勋庸,地华缨黻。”就是在这诏书里重复了那公开的秘密,即先帝唐太宗“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的故事。十一月初一(丁卯),行册皇后礼。司空李出面主持,使仪式颇为体面。而后破天荒举行了百官在肃义门朝拜新皇后的仪式。皇后的位置,对一般宗法社会的女性来说应是追求的最高目标了,32岁的武则天在这时可以为自己的成功庆幸了,但她并不满足,也不能满足。她为追求这一目标使自己成为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

朝她身上泼了无数脏水的敌党还在,仅褚遂良一个急先锋被贬并没有改变外廷仍掌握在长孙无忌手中的格局,他们有随时倾覆武则天的实力。武则天深知自己对以这位权势显赫的元舅为首的一伙决不可掉以轻心,她不敢有稍许的懈怠。走到这一步以后,已经拉开战幕的政治斗争所包含的深刻社会内容,使谁想歇手也不由自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