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太宗才人(2)

宴会以后细思量,君羡的官称封邑都有武(五)字,于是想起那“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流言,原来应在他身上!便免了他典禁兵的军职,出为华州刺史。后来李君羡因与一个自称通晓佛法、能不食而生的员道信往来,被御史劾奏为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下诏将他处死。事后唐太宗仍不放心,还和李淳风商量: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定命录》把源出于《谭宾录》或《朝野佥载》的这一故事又作了补充:武后之召入宫,李淳风奏云:“后宫有天子气。”太宗召宫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淳风云:在某队中。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择。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太宗遂止。

这些情节雕凿的痕迹太明显,像是后人按武则天时的历史编造的。但李君羡为此冤死是事实,42年后武则天当上皇帝,因其家属诣阙称冤,自己也为了报恩慰灵,于天授二年(691年)二月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李君羡。可见整个事件并非子虚乌有。武则天曾面临过一场劫难,能够安然逃脱,实际是李君羡以死掩护了她,是她的幸运。我颇怀疑这个武连县公可能就是“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漏于属籍”的李白一房的先祖,因为天授中虽然平了冤案,但神龙初返回时又换成李家天下,唐太宗定的案就翻不彻底了,只得“潜回广汉,因侨为郡人”。

在毗邻武连的青莲乡诗人悄悄安了家。这是当年去青莲乡访李白故里时,途中见到武连镇的路牌时突然的感悟,始终未能深究。也有以为李白是被唐太宗杀的四弟李元吉后人。这是后话,不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勉强把权力交代给太子李治后不放心地死去,武则天作为才人的半幽禁生活也熬到了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