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小死,必无大活

中国的道家很重视睡眠,他们把睡眠称作“小死”,提出“人无小死,必无大活”,认为一个人不好好睡觉或者睡不好觉是无法健康长寿的。西方学者提出的“时间医学”的概念,其实早在五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把时间医学的精髓阐述明白了。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中医认为,子时、午时必须要睡觉,晚间亥时是入眠的最好时间。

子时是什么时候?夜里11点到1点。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时刻。我们熬夜到十一二点,常常会觉得身上发冷,这就是阴气盛、阳气衰的一个表现。这个时候应该在睡眠中,让人体合阴、合阳,也就是说,让阴阳有个交接、转化,“阴极—阳生”,这样阳气才能慢慢升发。如果这时候还醒着,甚至是做各种娱乐活动,那么本该潜伏在内、等待升发的阳气还在外面飘着,该接头却接不上,阴阳不得转化,早晚会生病。

午时是什么时候?中午11点到13点。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阴气最衰的时候。古代处决犯人的时候,都是推出午门外斩首,为什么叫“午门”?处决的时间是“午时三刻”,为什么不是别的时间?其实这里面的讲究多了。行刑是一个很血腥的事件,古人认为其“阴气极盛”,对常人不利,于是就得用阳气平衡一下。什么时候阳气盛?当然是午时。什么地方阳气盛?当然是午门。午门还有一个特点,背北向南,后面是巍峨恢弘的皇城。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如果将故宫看做一座山,那么午门外正是“山南”之地,阳气最盛,所以就成了杀人的地方。其实,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情里面,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午时最好也能小憩一下,虽然不必像子时那样正式地睡觉,但也最好能闭上眼睛休息,让阴阳在休息中转化。

晚间亥时(21点至23点)是入睡的最好时间。亥时在古代叫做“人定”,顾名思义,是说夜已深,人应该安定下来,停下手中的事情,准备就寝了。亥时正是十二经脉循行到三焦经的时候,中医讲“三焦通百脉”,三焦经不同,则百脉不同,身体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

关于眼泪。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说过的话。他说,人体的分泌物有那么多种,汗液、尿液、唾液、精液等,只有眼泪最为特殊。因为,眼泪是泪腺分泌的,最接近大脑,所以眼泪是用来冲刷大脑的,泪水出来了,心空就会一片澄澈。

原来,心理学和西方的说法是那么的相似。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泪水的呢?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所以,“肝在液为泪”,也就是说,泪水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肝经与情绪有关,爱生气的人为什么叫“肝火旺盛”,不叫“肾火旺盛”“肺火旺盛”,原因就在于此。很多男人有这样的经验:两口子闹别扭了,妻子摔盘子、砸碗、掀桌子,大发雷霆,这时候肝火正旺呢,可别招她,等到她泄了气,坐在床上呜呜大哭的时候,过去服个软、认个错,很快就没事了。为什么呢?眼泪一流,肝火熄灭了。

所以,有情绪尽管宣泄出来,对健康有益,否则,肝火不得疏泄,就会气滞血瘀,问题就大了。这一点中医和西医的观点极为相似。科研人员做过实验,提取两个样本的泪水,一个样本是悲伤的泪水,另一个样本是用洋葱辣出来的泪水,两种样本化验比较,发现它们的成分竟然是不同的。悲伤的泪水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而用洋葱辣出来的泪水就没有这些成分。所以说,哭泣可以排毒。

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该睡就睡,想哭就哭,对控制血糖、强身健体十分有益。

睡是睡,觉是觉

“睡觉”两个字很有意思。“睡”是垂目,《说文解字》对“睡”的解释是“坐寐也”,也就是说,坐着闭上眼睛养养神,叫睡。觉,《说文解字》释为“寤也”,就是躺下来真正地睡觉。所以说,睡是睡,觉是觉,两回事。

季节不同,作息有异

不论是中国最著名的医书《黄帝内经》的观点,还是当代医学家的看法,都一致认为,季节不同,人的作息时间应该相应变化,这样才能顺应自然,有利养生。

春季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讲究“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季讲究“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讲究:“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时就是“小”时辰

古代计时用“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有十二时辰。后来24小时计时法引入中国,鉴于它比传统的时辰时间短,人们就管它叫“小时辰”,叫来叫去,“辰”字省略,就成了“小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