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看法则源于《史记?孟荀列传》、《汉书?艺文志》等资料。《史记?孟荀列传》中记载:墨子为宋国的大夫,善于守御,或生活在孔子时代,或生活在孔子之后。
第三种看法是根据清代毕沅的《墨子注序》而推断的。在《墨子注序》中,毕沅认为墨子与楚国鲁阳文君关系密切,因而断定墨子是楚国人。
以上3种看法各执一说,后代许多学者试图另辟蹊径,探寻墨子的出生地,然而都未能如愿。另外还有人提出墨子为印度人,但论据不是非常充分。至于墨子到底是哪国人,还是一个谜。
韩非死于何故
韩非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公元前323年,韩非死于秦国。关于韩非的死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直至今天在史学界也无定论。
据《史记》记载,韩非出身于贵族世家,与后期在秦国发迹起来的李斯同为荀况的得意门生。韩非不善言谈,但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连李斯也自愧不如。这年,韩非上书韩王力主变法,建议未被韩王采纳,他继而著书立说,详细阐述自己的主张。韩非的著作不胫而走,传到秦王手中,秦王读后钦佩不已:“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秦王下令攻韩国。不久,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当秦王得到韩非后甚为高兴,但却并未重用韩非。这时,已身为秦国大臣的李斯和姚贾,趁机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秦王听信李、姚之言,将韩非关进监狱,不久,韩非在狱中服毒自杀。据称,送给韩非毒药的就是李斯。
司马迁著《史记》,认定韩非是死于李斯、姚贾的妒忌与陷害。
而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一书,则持另外一种观点。
据《战国策》称:楚、吴、燕、赵四国联合一起对付秦国。其间,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受到了秦王的重赏。而韩非却在秦王面前讲姚贾的坏话。他先是攻击姚贾以秦国的财宝贿赂四国君主,是“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后又以“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来揭姚贾身世。但姚贾对秦王说,以财宝贿四国君主是为秦国的利益,如果是为“自交”,何必再回到秦国;至于出身的卑贱与否并不妨碍他效忠秦王。秦王听后,信任了姚贾而杀掉了韩非。
上述两种观点,后人信任《史记》之说者居多,但也并不排除司马迁的观点是一种个人偏见。
庄子的生卒年代之谜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一书,对后代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古代典籍中,有关他生活活动的记载非常少。研究庄子的学者一般根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和战国时期某些著作的零星记载,以及《庄子》中散见的片断,大致勾勒出庄子一生的基本轮廓。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写了庄子“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学者们大都认为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也有人认为是梁国蒙人、楚国蒙人。关于庄子的生卒年代,各家说法不一,且很难统一。马叙伦先生认为庄子生活的迄止年代应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享年83岁;吕振羽先生认为是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275年,享年60岁;范文澜先生认为是公元前308年至公元前286年,享年22岁;闻一多先生则认为应为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295年,享年80岁。在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则这样写道:庄子(前360?~280?),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按照这一说法,庄子的享年为80岁。冯钟芸先生在《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中认为庄子生活年代是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享年83岁,与孟轲同时而稍晚。上述六种说法前后相差20年,其年龄推断则相差60多岁。那么到底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段时间内呢?如何准确推断庄子的生卒年代呢?上述各家说法很难取舍,只能暂且存疑。
扁鹊是哪个时代的人
据《史记》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人也。”
另外,司马迁还在《史记》中写道:“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