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浅利庆太和他的四季

在临近东京湾的汐留一带摩天楼聚堆迭起,其间,四季剧团又落成一座专用剧场,叫"海"。内部装潢乃至服务小姐的衣裙也荡漾着大海的意趣,而建材味犹未散尽,更仿佛隐隐闻到了海腥。启用海剧场,首次公演音乐剧《妈妈咪呀》,剧情设定在爱琴海的小岛上,场景几乎无暗转,欢歌劲舞,让观众的心畅游在清澄明媚的海洋里。

《妈妈咪呀》是1999年在伦敦推出的,异常叫座,两年后名噪百老汇,眼下有六个国家的舞台正竞相搬演。四季剧团上演伊始就决定延长演期,看来像《猫》、《狮子王》等一样,又是个长演不衰的剧目。故事主人公是年轻时否定结婚的中年女人多娜和女儿索菲。在岛上长到二十岁的索菲即将结婚,还不知生身父亲是谁。她偷看母亲的日记,悄悄给母亲爱恋过的三个男人写信,请他们来参加婚礼,想从中认出父亲,挽着他走进教堂。索菲到底弄不清自己是母亲哪一夜情的结晶,多娜却找回了爱情,披上婚纱。窥见了母亲年轻过的时代,索菲脱下礼服,和恋人一道离开小岛,踏上人生的旅途。

过来人怀念,后来人好奇,逝去的时代不会轻易逝去。上世纪末,当女孩穿上母亲的旧衣服时,世界出现了一股70年代热。60年代政治震荡,80年代经济暴发,夹在这两个时代之间的70年代似不大精彩。至于我们中国人,那时不知道披头士,似乎从国外传来的流行无非红茶菌什么的。大致从1974年到1982年,瑞典有两对男女组成一个叫ABBA(取自四人姓名的字头)的乐队,风靡欧美及日本。《妈妈咪呀》这个剧名就是他们的歌名,全剧编串了ABBA的22首歌曲,浑然天成,虽然有点像革命歌曲大联唱。日本经济不景气,男女老少到处找"慰抚",清爽欢快的ABBA正合适。据说,《妈妈咪呀》开启了世界音乐剧历史的新时代。

2003年2月四季剧团迎来建团五十周年。巧的是日本开播电视也是在1953年2月,五十年来电视夺尽了电影的风头,但四季剧团居然顶住了挤压,发展得蓬蓬勃勃。说四季剧团,就是说浅利庆太,这里不妨用"没有……就没有……"来造句。近年中国很畅销名人传记、成功历程之类的励志读物,日本则无非松下、本田等人,其实,浅利庆太也属于此类人物。他是杰出的舞台艺术家,享誉世界,同时是成功的经营者,使音乐剧在日本落地开花,四季剧团发展为非常有效益的企业实体。

艺术之外,浅利在企业经营上尤其注重了两点,即确保演员能够靠舞台生活和拥有专用剧场。当初四季也像一些剧团一样,需要用打工来养活演出,浅利本人也曾在亲戚的公司做帮手。1983年搭大棚演出《猫》,终于抓住金老鼠,演员从此能一心在舞台上讨生活。就一般的市场行情来说,出道十多年的演员一场演出费是2、3万日元,而四季剧团的工资平均要高出两、三倍,这样才可以禁止演员谋第二职业,把工夫用在技艺上。演员工资是身价与演出场数相乘,为此须保证足够的演出场数,这就非拥有专用剧场不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好的剧团也不免有草台班子的感觉。正因为有了专用剧场,《猫》迄今已上演5000余场。1998年以来四季兴建了一座座专用剧场,现有400多名演员(其中正式团员100多),几班人马在各个剧场演出,一年演2000余场。它怎么有这么大财力?原来是和企业联手,所以这些剧场皆冠以企业的名称。例如海剧场,全称电通四季剧场海,就是和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合作的产物。电通出资建外壳,四季承担舞台设备、观众席。虽然演出也总有企业参与,但四季剧团并没有变成企业广告的奴隶,而是因势利导,使市场经济成为文化艺术的土壤。追求文化价值,重视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理念,但落到实处,能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首先还在于浅利的眼光、才能和魅力。他超越剧人的限界,与政界、经济界交往密切。在佐藤荣作任首相的时代,曾充当与中国谈判的密使。他是四季剧团的头号股东,进入新世纪,接连从社长、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专任艺术总监,致力于创作和培养演员。在一篇随笔中他说过,企业是大家的,不应该世袭,如果不能在公司内部培养出接班人,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家,责任是严重的。

2002年,中国翻译出版了《浅利庆太随笔集》(帅松生译),是从四卷《浅利庆太的四季》中选译的,内容涉及艺术、人生、社会。我不懂舞台艺术,但觉得浅利庆太的一些话特别有意思,比如:

"戏剧是逻辑性结构的艺术,主题和故事成为一体,经过起承转合而形成作品世界。"

"演员是把作者加进剧本里的信息传达给观众的媒体。"

"音乐百分之九十九是数学,剩下的百分之一是表现。"

"二流的脚本让多么有才能的导演来排也只能是二流的成果。"

他喟然叹曰:"已经绝望了,我64岁,大概我活着是不可能导演原创的杰作了,没有剧作家,没有本子。"这是他对于日本音乐剧原创的绝望,虽然他创作并导演的《李香兰》、《异国之丘》都比较成功。

2003年3月,浅利庆太年满七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