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也读《倭人传》

早年好古文,读过一点陈寿《三国志》,但其中有《倭人传》却是东渡之后才知道的。这是日本人的叫法,在中国应该叫《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两千来字,使日本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提早了四、五百年。不过,我们的古人也出了好些考题,留了不少作业,教人家恼火,甚而跳出来骂《倭人传》是历史的废墟,没有史料价值。对于屁话,我们不好说什么。

余来也晚,《倭人传》中讲到的邪马台、卑弥呼,日本人聚讼纷纭上百年,早已是"国民的争执"。最近读过《卑弥呼诞生》(洋泉社2001年刊),觉得作者远山美都男把这样一篇中国人如今也基本能读通的古文从他所谓的"结构和文脉"读出了问题,著书立说,很有点可笑。

《倭人传》里面有这样几句:"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远山美都男打乱了一气呵成的文脉,指"其国"为倭国,大作文章。这种解释也并非他的发明,是拾人涕唾得来的,但他又把冷饭炒得有滋有味,断定陈寿搞错了,中国人搞错了,卑弥呼是倭国女王,不是邪马台国女王。可是,让中国人按常规来读,"其"不可能指下文的"倭国",而是承接上文而来。原文自"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以下,有好多"其",如"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如"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治之东",如"其风俗不淫",均代指女王国,即邪马台,记述该国的国情。泛指则明确用"倭"、"倭人"、"倭地"、"倭种"、"倭国"或"诸国"等说法。从朝鲜半岛上的带方郡启航,途径"对马国"、"一大国"、"末卢国",陈寿并没说都属于女王国。"女王境界"在"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的伊都国之南,"不属女王"的狗奴国以北。有如春秋,列国和与不和,都属于中国,在陈寿笔下,虽然倭地(日本列岛)还没有一统天下,但被当作一回事,用"倭国"统而言之。邪马台国户数最多,可见其强大,称霸东南大海之中,女王卑弥呼也就被视为倭王。

远山把自己所知道的中国故事都拿来批判陈寿,扯到了中国男人出于女人国幻想,男尊女卑,编造了一个女王国。这个噱头似的幻想大概来自晚出的《后汉书·东夷传·倭》,那当中比《倭人传》多出了一句"国多女子"。日本人拿"中华思想"说事,是一个卖点,远山也不例外。以为把巨人弄趴下,就显出自己的个头儿,是矮子的滑稽。其实,陈寿说过为什么给四夷立传,曰:"《史》、《汉》著朝鲜、两越,东京撰录西羌,魏世匈奴遂衰,更有乌丸、鲜卑,爰及东夷,使译时通,记述随事,岂常也哉。"显然,他并非像远山说的那样对日本不上心,充满了偏见;当然不特别上心,原因就要问"伟大的邪马台国"(日本人语)了。陈寿甚至说"中国失礼,求之四夷,犹信",简直在恭维东夷之邦。《后汉书》有一句"大倭王居邪马台国",把"倭王"又加"大",看来也不大像动辄蔑视四夷。

陈寿有误,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知识的历史性局限。他是蜀人,后来到洛阳做官,不曾见过海,不曾见过岛,汪洋大海中那么多岛屿,或绝或连,乍南乍东,渡了一海又一海,听也把他听糊涂了。就是日本人自己,不也是1000年之后才画出比较准确的地图吗?据现在的统计,日本列岛有大大小小3700个岛屿,地形基本是山地,即《倭人传》所谓"以山岛为邑"。陈寿误把日本南移,主观上原因有二:一是倭人"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而且"自古以来,其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使他联想"夏后少康之子封于会稽",两者相类,把倭国往会稽那边比附。二是"倭地温暖","所有无,与儋耳、朱崖同",比之于海南岛,他头脑里的倭国更偏向南方(《后汉书》干脆说成"与儋耳、朱崖相近,故其法俗多同")。陈寿落笔即"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于是他的船一直往南,往东南,摇到了会稽东治(今福建省闽侯县一带)之东,结果以伊都国(今福冈一带)为轴,把倭地大头朝下翻了个儿。伊都国是与大陆交通的门户,"郡使往来常所驻",这里为中国人所熟悉,但陈寿要记载的是"女王之所都",尽管"南至邪马台国"(今奈良一带),水行路行,远得连里数也说不清了。我想不至于像白鸟库吉推测的,是带方郡官员故意含糊其词,以打消魏帝远征日本的念头。就是这白鸟(1865-1942年),挑起邪马台国在九州还是在近畿的争端,哓哓至今。

远山在书中几乎未提及不绝于途的日本使臣。不难想像,中国人对倭地的印象多得自他们的讲述。莫非诚如《旧唐书》所言,"不以实对",致使中国人到底搞不清"绝在海中洲岛之上"的事?难道是军事秘密?所谓"不以实对",也就是今天人们和日本人打交道抱怨的暧昧。

远山美都男是史学博士,专攻日本古代史,大概以写书为业,副业教书。在电视上见过其人,看上去老实,不像写《国民的历史》的西尾干二,那张脸像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干核桃,但老实人往往更自以为是。日本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误读中国文化而形成的,现今也时见误读。不过,在人家屋檐下,还是"注目寒江倚山阁"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