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消费能力的差别与价格歧视策略(9)

如上图所示,通信公司的资费计划取得了极大成功。不管哪种类型的手机用户都支付了十分接近他们心理价位的金额。这就是通信公司推出两种资费计划的好处。

如果只有一种资费计划,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只有节约基本费用的资费计划的话,通话费用每分钟40日元,B类型的手机用户(每分钟只愿意支付35日元)就不会选择这项资费服务。

如果只有节约通话费用的资费计划,那么A类型手机用户就不会选择这项资费服务了。因为基本费用7500日元就已经超过了他们愿意支付的7000日元金额。

只准备一种资费计划,又想同时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那就只能下调基本费用和通话费用的金额,使之满足所有手机用户的要求。

也就是说,对于通信公司来说,在知道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的情况下,推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资费计划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话费收入。而且,从通信公司的角度来说,不必去费力分析目标人群属于哪种类型的手机用户。只要手机用户自己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资费计划,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其身份。

现实中存在的手机用户类型要比上述两种复杂得多,因此通信公司所推出的资费计划也远远多于两种。但不管多少种资费计划,都不会脱离前文所述的思考方法。通信公司准备多种资费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不同的手机用户实施差别定价策略,尽可能多地增加话费收入。

在日本有好几家有实力的通信公司,通信领域没有形成垄断,所以很难像上图那样将价格定在接近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水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必须进行降价竞争。

2005~2006年,各大通信公司都通过电视广告和其他媒体大规模地宣传免费通话服务,以及针对特定对象(亲人朋友、恋人、家人等)的通话优惠服务。这也可以看做一种降价竞争。针对特定对象的优惠服务我们随后讨论,先来看一看免费通话服务的效果如何。

比如赠送2000日元话费的服务,就是在你需要支付的总话费里面扣减2000日元。如果你当月话费低于2000日元,那么这个月的通话费用全免(但不会倒找你钱)。比如说你上个月的通话费用只有1500日元,那么你的通话费用就是免费的,但因为有2000日元的免费通话额度,所以你会觉得浪费了500日元。

因为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通信公司增加了可以将上个月剩余的免费通话额度累积到下个月的服务。虽然不同的资费计划附带免费通话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大致的原则是,基本费用越高的资费计划,免费通话的时间越长。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赠送的免费通话额度与基本费用相同,而且没用完的免费通话额度将累积到下个月。那么A、B两种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会选择哪种资费计划,又将分别支付多少话费呢?请见下图。

图中长方形部分表示的是话费的合计金额。A类型手机用户选择节约基本费用的资费计划,每个月的话费为4000日元。其中2000日元是免费通话,另外2000日元是基本费用。基本费用与通话费用的合计金额为4000日元。

如果A类型手机用户选择节约通话费用的资费计划,那么只需要支付基本费用7500日元就可以将通话费用涵盖到免费通话的范围中来。这种情况下,免费通话的7500日元只花费了2000日元,剩余5500日元的免费通话额度就都累积到下个月了。

也就是说,用不完的免费通话额度会不断地累积下去。所以,对A类型的手机用户来说,还是选择节约基本费用的资费计划更为合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