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在他生命(1)

列侬童年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信、幸福,看上去与常人无异的年轻男孩。无论是他在和一只小狗玩耍,还是在一辆新自行车前摆出姿势照相,或者在母亲身边欢笑,这些情景和任何家庭相册里的照片没什么不同。然而,列侬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自己知道,他的咪咪姨妈,还有他的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当时还没有人能够想到有一天他会那样不同寻常。

就像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 r tne y)后来写下的那样,出生在利物浦的人生来就肩负着某种使命。如果说还有谁身上肩负着这种使命,那个人就是列侬。在他成为这个城市的骄傲以前,利物浦就已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城市一样,利物浦被自卑感困扰着。长时间的南北分裂1,使利物浦在和伦敦的竞争中居于劣势。尽管如此,利物浦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居住、融合。艰苦的工作和永无休止的争吵让他们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残酷真相中解脱出来。(利物浦盛产伟大的喜剧演员,其数量之多堪称英国之冠)。当然,利物浦还有着丰富的音乐遗产,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披头士乐队,后来所谓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也就不可能出现,更不用说19世纪60年代的摇摆(swinging)风格了。列侬从利物浦得到了丰富的馈赠,同时也给了利物浦丰富的回馈,让利物浦在宽容、智慧和创造性上声誉更隆。

列侬由姨父姨母抚养长大,孩童时期的列侬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 — 这是他一直不断反抗的。列侬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工人阶级,这是列侬从来未曾忘却并强烈认同的身份。尽管中产阶级的童年生活十分舒适,侬却始终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无论他们在阶级、肤色和宗教信仰上有何不同。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自己作为一个毫无阶级观念的、真正的人民之子,一个天生的领袖和一个不屈不挠的斗争者的全部意义。

尽管他相当聪明,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却并不出色。他发现上学实在无趣,于是开始不断挑战老师们的权威。他觉得自己比他们聪明得多,无法对那些愚蠢的行为欣然接受。列侬一直保留着某些特质,他对写作、音乐和艺术的热爱,远远大过于对学业本身的关注,很难想象这种热爱是从英国战后的教育体系中萌生出来的。列侬常常在卧室里一连呆上好几个小时听收音机,让他的想象自由驰骋。他很喜欢收听BBC的广播节目,尤其是英国喜剧广播节目《傻瓜秀》(The Goon Show)和它所创造的超现实世界。他认为现实世界是荒唐的,这个节目足以为证,而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却绝对的合情合理。

列侬独特的世界观和这个节目的主要编剧斯派克·米利根(Spike Mi l ligan)非常契合,而且列侬写的歌、画的画就是他受到这个节目影响的明证。他一针见血的幽默感还有极富洞察力的智慧使他和披头士们拥有他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优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