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其实很好玩》(4)

 

连载11、能说会道的媒婆

很久以前,有一对男女青年,由于各自都有身体缺陷,所以都还没有完成婚姻大事。这位女孩的上嘴唇没有了,那个男孩因为生疾病溃烂掉了鼻子。别看两位有生理缺陷,但找对象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反而很高,不但要求对方看起来干净利落,而且要长得五官端正。古时候,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在结婚前,青年人是不会相见的,但是结婚后,夫妻总是会见面的。

因此,没有媒婆敢上门给他们介绍对象。随着时光一天一天过去,两人的年龄都在慢慢变大,双方父母为此十分的担忧。一位巧嘴媒婆得知这件事情后,想了一个办法,将这对大龄男女撮合成了夫妻。媒婆先跑到那个女孩家,对女孩的父母说:“你家女儿年龄有点大了,如果再不找对象就难以嫁出去了。我现在给你们家姑娘物色到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什么都好,只是眼下缺些东西。”女孩的父母立刻说:“眼下缺些东西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女儿一嫁过去就管好家,我们女儿是管家能手,经她一管,家庭就会慢慢变好的。常言道,吃不

穷穿不穷,没有算计一世穷。他们家拮据,很可能是不善经营。”女方家算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媒婆然后跑到男方家,对男孩父母说:“你们家儿子这么大年龄了还没娶妻,再不赶紧找个姑娘,就会打一辈子光棍。我给你儿子介绍一位姑娘,这姑娘什么都好,只是嘴不好。”男方父母说:“姑娘嘴不好不是毛病,那可能是她家管教不严,养成了多嘴多舌、好搬弄是非的坏毛病。来到我家后,我们会严加管束,过不了多长时间,坏毛病就会改掉的。”男方父母也高兴地应允了这门亲事。

为避免两家反悔,媒婆再次来到男、女双方的家里,重新叙述了男女双方各自的不足。在双方家庭再次答应的情况下,让小伙子和姑娘都签字同意了。双方在期待中盼来了洞房花烛夜,新郎很想看看新娘的长相,等到闹洞房的宾客一走,他马上揭开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当红盖头一揭开的那一刹那,双方都看清了对方的容貌,两人都气得大骂:“该死的媒婆,你不应该骗我们!”他们俩气呼呼地跑去质问媒婆为什么要骗他们。媒婆从房间拿出他们俩立下的字据,反问到:“我怎么就欺骗你们啦,我当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姑娘嘴不好,姑娘缺了上嘴唇,就是嘴不好。我也给女方说得很清楚,小伙子眼下缺些东西,小伙子没有鼻子,就是眼下缺些东西。”这时,新郎、新娘才醒悟过来原来他们受了媒婆的骗,只恨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无奈之下,只好将就作了夫妻。

【感悟逻辑】

这对男女青年之所以被媒婆骗,是由于媒婆的表达“小伙子眼下缺些东西”和“姑娘嘴不好”是两个判断的语句。前者既可指“小伙子目前经济状况差”,也可指“小伙子眼睛下面的部位缺了一些东西”;后者既可指“姑娘喜欢多嘴多舌、好搬弄是非”,也可指“姑娘的嘴有缺陷”。

这个笑话表明,为避免上当受骗,应把握语句和判断的关系。判断和语句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的差别。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物质承担者,任何判断都要借助语句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没有判断,语句无法表达思想内容。判断和语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是精神形态层面的;语句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物质形态方面的。

第二,有些语句不表达判断。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陈述句、特殊疑问句表达判断;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表达判断。

第三,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比如,“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不发展变化的事物”,“所有事物都不是不发展变化的”等几个语句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在日常语言表达中,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判断不但可以使文章生动,有时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语句分单义语句和歧义语

句两种,单义语句只表达唯一的、确定的某个判断,而歧义语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歧义语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本身就包含不同意义,可以作不同理解。例如:“这种狼连狗也不怕”这一语句既可以理解为“这种狼不怕狗”,也可理解为“这种狗不怕狼”。这两个不同的理解实际上表达了两个不同的判断。二是由于对语句的句读不同导致的不同理解。比如,“父在母先亡”就是算命先生捉弄善男信女的语句,这一语句既可读为:“父在,母先亡。”意即母亲比父亲先去世。也可读为:“父在母先亡。”意即父亲比母亲先去世。这两种读法实际上表达了两个不同的判断。这两个不同的判断包括了父母去世先后的两种可能情况,因而无论出现哪一种可能,算命先生的预测都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不少人上了当,却还认为算命先生的预测很灵验。巧嘴媒婆就是运用歧义语句使那对大龄青年上当受骗的。

连载12、暗中一吻

火车进入一个隧道,车厢黑漆漆一片,只听见一声亲吻,然后是响亮的一耳光。火车出了隧道后,车厢内四个互不相识的人都没有吭声,唯有德国军官的眼圈发青。

老太婆想到:“这女孩不仅人美心灵更美。”姑娘想:“好奇怪,德国军官怎么愿意亲老太婆也不愿意亲我啊?”德国军官则想到:“罗马尼亚人真是太狡猾了,他偷偷亲女人,我却暗地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想:“我最聪明,我亲了自己的手背,又把德国军官给打了一巴掌,却没有一个人发现。”

【感悟逻辑】

请分析上述四个人的思维过程,罗马尼亚人的思维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推理:

如果我在暗中吻自己的手背并把德国军官的眼睛打青,老太婆和姑娘就会认为德国军官偷吻了女人而挨了耳光;

我在暗中吻自己的手背并把德国军官的眼睛打青;

所以,老太婆和姑娘就会认为德国军官偷吻了女人而挨了耳光。

而德国军官在思维中则运用了不相容选言推理:

吻女人的要么是我,要么是罗马尼亚人;

吻女人的不是我;

所以,吻女人的是罗马尼亚人。

老太婆和姑娘在思维中也都运用了不相容选言推理:

被吻的女人要么是我,要么是她;

被吻的女人不是我;

所以,被吻的是她。

连载13、巧媳妇智斗县太爷

相传,我国某地有一老翁的儿子娶了个聪明贤惠的媳妇。消息传到县城里,县太爷又是羡慕,又是恼恨,决意前去找茬儿。

有一天,县太爷来到老翁的家,气势汹汹地对老翁说:你的儿媳妇不是聪明绝顶吗?现在我有三件事,你得在三天里为我办好,如办不好,拿你是问。这三件事是:

(1)给我找到一头公牛生的牛犊来;

(2)给我把整个大海都灌满青

给我扯一块遮得住整个蓝天的黑布。

老翁一听就傻了眼了,这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如何能够办到?儿媳妇回到家里,见公公在伤心地哭着,便前去问个究竟。老翁把事情向儿媳妇说了一遍,儿媳妇便笑着说:原来为的是这事呀!没事,到时候我来对付。

三天的期限很快到了,县太爷来到老翁家里,巧儿媳便出来招呼县太爷。

“你公公呢?”县太爷问。

“他正在床上生孩子呢!”巧媳妇回答。

“混账!男的怎么会生孩子?”太爷欲逞淫威。

“既然男的不能生孩子,凭什么你要我拿出公牛生的牛犊子?”媳妇一点也不含糊。

县太爷自知理亏,没话说,只好圆场:“这件事就免了,那么灌满大海的青油呢?你总得拿出来吧!”

“马上就拿,请你帮我先把海水掏干。”巧媳妇从容不迫地说道。

“混账,那么多的海水,怎么能够掏干?”县太爷又沉不住气了。

“好啊,既然你不能够把海水掏干,我又如何往海里灌青油呢?”县太爷无言以对,只好说:“罢、罢、罢,那么遮得住蓝天的黑布呢?你总该扯给我吧?”

“马上就扯,请你先把蓝天的尺寸给我量好。”巧媳妇答。

“混账,这么大个蓝天,我如何去量它的尺寸?”县太爷无计可施。

“好啊,既然你不能量出蓝天的尺寸,我又如何去扯遮得住蓝天的黑布呢?”巧媳妇又将了县太爷一军。

县太爷黔驴技穷,只好悻悻而去。

【感悟逻辑】

在这则故事里,巧媳妇之所以能够战胜诡计多端的县太爷,就是她正确而又巧妙地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果。

所谓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条件关系和逻辑性质而进行的一种复合推理,其假言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后件是前件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因此,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这种条件性质,我们可以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可以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但是不能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此处可参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内容)。巧媳妇在与县太爷的斗智中,根据自己提出的条件和县太爷的表态构成了以下

三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男人能生孩子,公牛才会生小犊。

你既然肯定男人不会生孩子,

所以,公牛也不会生小犊。

只有先把海水掏干,才能往海里灌青油。

你既然不能把海水掏干,

所以,我无法往海里灌青油。

只有先量好蓝天的尺寸,才能为你扯能遮住蓝天的布。

你既然不能量出蓝天的尺寸,

所以,我不能为你扯能遮住蓝天的布。

巧媳妇这里运用的三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的要求。所谓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或正确式,就是指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的推理形式。因为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它对后件具有“无之必不然”的关系,所以,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地否定后件;因为后件是前件的充分条件,它对前件具有“有之必然”的条件关系,所以,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反之,由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后件不是前件的必要条件,所以,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就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或错误式。例如有这样一段话: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新闻记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他们是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员、社会信息的传播者、人民意愿的代言人。只有新闻系毕业,才能胜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你因为是新闻系毕业的,所以,做新闻记者工作才这么出色。

在这段议论中,作者使用了如下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整理后为:只有新闻系毕业,才能胜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你是新闻系毕业的,

所以,你胜任新闻记者的工作。

但是这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属于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的无效式。事实上,新闻系毕业的大学生,并非都是能胜任新闻记者工作的。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一样,在刑事侦破和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故事影片《虎年奇案》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动物园的女驯虎员死在了虎笼子里,被她驯养的老虎也无影无踪。经公安人员侦察,发现女驯兽师除脖颈处有被老虎抓挠的非致命的伤痕外,其余地方未查出受伤痕迹,因而公安人员未就脖颈上的伤痕就做出女驯虎师是被老虎抓挠致死的结论,而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案情。

在这里,侦察员用的也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死者身上有被老虎抓挠的致命伤痕,才是被老虎抓挠致死的;

女驯虎师身上没有被老虎抓挠的致命伤痕。

所以,女驯虎师不是被老虎抓挠致死的。

这个推理是属于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的有效式。根据这一推论,侦察人员的侦察工作并未被凶手的假象所迷惑,而是深入分析,扩大调查线索,终于使案情大白于天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