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阴谋的阴谋(6)

 

1992年,商业圆桌会议的两位主席詹姆斯·罗宾逊和凯·维特莫再次密集召开会议,商议如何确保老布什代表美国政府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在国会通过。美国前国会代表、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吉姆·乔纳斯,洛克菲勒家族的重要成员、时任美国-墨西哥商业协会主席罗德曼·洛克菲勒以及美国制造业协会主席杰瑞·贾斯诺维斯基都被请来参加这个闭门会议。最后商业圆桌会议决定再拿出200万美元用于政治游说。

与此同时,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民间抗议,美国企业也开始采取收买措施。当时,柯达公司向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ord Wildlife Fund)捐了200万美元(一些环保组织也是自由贸易的重要反对力量,他们担心全球化大生产和自由贸易会破坏自然环境),直接让他们闭嘴。

面对如此强大的争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这一议题上都出现内部分裂,老布什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一度出现被美国国会枪毙的局面。但是克林顿1993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立马忘记了之前对劳工组织的承诺,转而强力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区。因为对克林顿来说,自己已经当上了总统,劳工组织已经没有太大利用价值;而自己的执政则需要继续得到大企业的支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能跟大企业对立起来”。

克林顿于是掉过头来倒打一耙,谴责劳工组织所举行的抗议活动,说他们是死缠烂打,并且谴责劳工组织“威胁接受他们(劳工组织)捐款的议员”的做法,这种做法太过火了。克林顿还在国会呼吁议员要从美国经济的大局出发,抵制“强势劳工组织的野蛮政治”,并且以深明大义的口气号召议员不要为了个人的支持率和选票对劳工组织做出政治妥协。

斗争持续了整整一年,美国众议院最终于1993年11月17日以234票对200票的微弱优势批准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克林顿立即签署这个法案,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也以总计1亿美元的游说资金投入成为美国史上游说花费最大的单个案例,大企业集团开动的政治宣传攻势也被美国政治公关业认为是纳粹运动之后最强大的。

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个自由贸易的口子一旦被打开,美国资本海外扩张的步伐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拾。199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会议。这是美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12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美国开始迈出了面向亚太的步伐。1994年,克林顿政府参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最后回合谈判,作为谈判的最后协议的一部分。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之下,克林顿把自由贸易推进到几乎每一个国家中去。在他当总统的8年中,总共签订了270多份双边贸易协议。克林顿因此也受到了美国大企业的拥戴。

平民出身的克林顿也由此进入了美国权贵俱乐部。在克林顿2001年离任总统之后,其妻希拉里参选美国参议院议员。美国很多大企业抢着捐钱,最后希拉里如愿当上美国参议员。2008年,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在初选阶段,希拉里获得1.07亿捐款,是所有候选人中获得捐款最多的。之后在奥巴马的内阁中,希拉里又出任美国国务卿。而他们的独生女切尔西则于2010年嫁给了美国前众议院代表爱德华·梅兹文斯基的儿子、高盛银行经理马克·梅兹文斯基。克林顿也以个人3800万美元的财富成为过去40年中最有钱的美国总统。

克林顿政府打通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壁垒,美国的资本集团于是迫不及待地出击了。以当年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模范先锋柯达公司为例,1990年,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6%,到了1997年就提到到了53%。

当柯达的产品进入更多国家的商场的同时,一张资本大网悄悄地在全世界铺开。1994年,高盛在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北京、上海成立办事处,摩根士丹利开设俄罗斯办事处;1995年,高盛在俄罗斯、巴西圣保罗成立办事处,摩根士丹利进入中国;1997年,摩根士丹利进入巴西,1999年,摩根士丹利进入墨西哥。一张在欧美国家盘根几个世纪的资本大网开始覆盖到了拉美和亚洲等新兴市场①。

从此,这些金融机构开始搅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以美国卖力兜售的住房贷款抵押债券为例,1995年海外机构持有美国住房抵押债券不足1%,而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约50%。即便在金融危机期间,不少国家都抛售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券,但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依旧不遗余力地为这个投资产品做广告,希望外国投资机构来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金融业也出现了蓬勃的发展,整个金融业在美国GDP中比重也从80年代的5%逐步提升为8%。金融业也是美国能够带来贸易顺差的重要行业之一,美国的金融出口业务占到全球20%的份额。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美国金融业务净出口达到近393亿美元。

全球资本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合体,注定这一轮的房地产泡沫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能吹得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