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与倭国关系亲密的百济,很多有权势者都举家或携带随从移居到大和与河内译者注:“河内”即今之大阪府一带。等地区。其中有的如在大和被称为东汉氏的大豪族,据称,其先祖就曾是汉族。估计也有来自新罗或其他地区的移民。他们带来了倭国人所不了解的生产技术和新知识,使倭国的生产力飞跃地发展起来。借助于他们,开始传播了铁器的生产和使用,兴建了大型水利与土建工程,农耕技术与工具也飞跃发展,新的陶器(如须惠器译者注:陶器的一种。主要是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烧制的陶器。以优质黏土,用高温的还原焰烧制,一般的呈浅黑色,用于餐具和祭器。等)、饲养家畜、养蚕以及绢绸等生产也迅速发展了。与技术不可分割的算术知识,估计也传进来了。在移居者中间,也出现了能草拟与通晓倭国与朝鲜各国以及中国的外交文件的人。倭国人开始向他们学习并使用了汉字与汉文。如此,日本列岛社会从5世纪,在古代中国文化区的东端,在朝鲜移民的引导下,就从蒙昧状态发展到文明阶段。
在这个社会之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是由过去大和地方酋长们的联合政权在征服列岛各地的战争与吸收朝鲜和中国的文明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虽说还不够彻底,但却基本上统治了九州北部直到关东地方日本列岛的主要部分。然而,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过去的邪马台国的女王不同。如上述倭国的五王,这时已经确立了男子世袭王权制。国王,已经不只是像卑弥呼那样的宗教最高权威,而是执掌政治、军事、祭祀一切权柄的最高权威。显然,他是站在各地区统治者的“王”之上的王,在6世纪时已称其为大王了。如把这个称号回溯到5世纪加在倭国王头上我认为也是可以的。
大王及其周围各王即大酋长们权势之盛,可清晰地从5世纪最为突出的巨大的前方后圆坟(前部为矩形,后部为圆形的古坟)看出其端倪。以前的古坟都是利用自然的土丘,棺椁就埋在丘上。现在却是在平原上,用人工堆成小土山作为王的坟墓。在今之堺市附近,据传是应神或仁德天皇墓的古坟,长为475米,高27米,前方部分的宽为300米,外围有三重濠沟,远在海上都能看见。前方后圆坟,不仅在近畿地方,就是自九州到奥羽地方南部一带也到处可见。排列在坟周围的埴轮(环状陶器)中,有的塑造的都是武人、各种姿势的男女农民、动物、房屋、船以及生活用具等朴素的艺术品。在古坟的随葬品中,除有很多铁制农具与工具外,还常有青铜镜、硬勾玉、铁剑即后世标志天皇皇位的所谓“三种神器”一类的物件。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货,作为回头货出口的则是“生口”即被当成奴隶的人民。也就是说“三种神器”一类的物件就是把日本人民当成奴隶卖给外国皇帝所得到的代价。其中的镜,有的可认为是由大王分给地方的王即豪族作为统治与归属关系的标志。
大王政权的结构和氏姓制度
大王(后来的天皇)毫无疑问的是世袭的专制君主,但其地位与权利并不是以他的军事力与经济力制服大和地方其他的酋长使其臣服而获得的。与上述邪马台国王情况一样,由于他是属于特定的宗祧——估计是组成大和国家的各酋长的正宗,又是各部族的祭祀长才当上大王的。当大王的宗祧,是一成不变的,其他任何有势力的酋长也不能代替。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按照扩大氏族与部族联盟的办法建立与发展国家的社会来说,也是必然的。但在大王一族中,拥立谁充任大王,酋长们是有很大发言权的。他们都想拥立对自己有利的人为大王。因此,在《日本书纪》中记述有关继承王位的激烈斗争,是随处可见的。其中最血腥的一例就是5世纪中期,允恭天皇(可能是倭王济)死后的皇位之争。著者注:这时穴穗皇子排挤掉轻皇太子继皇位(安康天皇,可能就是倭王兴)。安康天皇不久就杀了其叔大草香皇子,夺其妻中带姬为妻。当时,大草香皇子之子眉轮王年仅7岁,但3年后,当安康天皇枕在中带姬腿上睡眠时,眉轮王将其刺杀。眉轮王背后站的是与天皇家一起都是自古就很强大的豪族即“葛城丹”。安康天皇之弟雄泊濑皇子立即杀了眉轮王与葛城丹及其同伙的皇族,还诱以狩猎谋杀了与此事无关的市边押磐皇子。另外,因实力相当于葛城一族的御马皇子与三轮君相好,便也将他杀掉了。因此,皇族中的男子无一不被杀掉,他自己就继了皇位。这就是雄略天皇(可能就是倭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