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
有些人性子比较急,常常急于求成,总想着一下子就读完一大堆书。其实,这正是不会读书的表现。
读书的方法,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宋朝的朱熹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说:“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忽易凌之患矣。”在他看来,读书要有程序,有计划,按照一定的方向,从基本的书看起,由浅入深,读懂一本书之后再读另一本,不要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导致最后一事无成。
其实,我们的学生课本,就是遵循着这个程序来安排教学顺序的。
大体来说,从小学一年级的识拼音算算术,到初中的代数几何分类,再到高中、大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的方面来说,每一册的课本内容的安排,也是按照这个程序来进行设计的。
比如初中的地理课本,其中的内容要从地球家园说起,先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然后一步一步地认识世界地理,认识各个地方的自然气候环境。到了第二年,新课本又给学生介绍中国部分,介绍中国的地理面积,海陆位置,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再介绍山地、河流、盆地和平原、高原等,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区域。
再比如英语课,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字母到单词,到句子,然后到文章这样的过程学习的。历史课也是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这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才能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所以,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但自己不能急于求成,也要让孩子懂得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
培养孩子胆大心细的品质
美国孩子的胆子特别大,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去陌生的地方,也不怕昆虫和小型野生动物。他们喜欢提问,敢于挑战权威,敢想敢闯。
是什么样的教育,让美国孩子特别胆大心细呢?
1.自立训练从小开始。
美国孩子大多从婴儿时期起就独居一室,等他们长到三四岁,有了想象力和恐惧感以后,也会闹着和父母一起睡。此时的父母不是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独居一室而不害怕。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让带有父母气息的大衬衣陪伴孩子,让孩子的玩具熊陪伴他,或者开一盏小夜灯,让孩子安心入睡。
而训练孩子自主进食,则从孩子六七个月就开始了。你可以看到小婴儿用双手乃至双脚,像可爱的小考拉一样捧着奶瓶喝水;又或者是坐在婴儿椅中,用勺子甚至手抓吃辅食,弄得满脸都是猪肝泥和玉米糊。美国父母为了孩子的自立,宁可孩子弄脏桌子和地面,把自己的衣裳和脸糟蹋得像个大花猫,也决不去喂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主进食。
2.教孩子使用工具。
在美国,4~14 岁的男孩子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是“工具箱”,箱子里有“儿童版”的手锯、刨子、螺丝刀、钳子、各种起子等。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要他们帮忙修理自己的玩具或家中坏了的小件物品。
美国父母认为:一个从小没有动手机会和欲望的孩子,是不会有创造力的。他们不担心这些工具会弄伤孩子,反而认为,要消除孩子对工具的恐惧感,就得细心地了解它,娴熟地运用它。
在美国,孩子五六岁时,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电炉、洗衣机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家用电器,充分满足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3.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在冬天,大部分美国家庭会带着孩子外出滑雪。父母会教孩子依据山坡的走向,判断雪深和滑速;在每一个拐弯点和“迫降点”上,判断后面会不会有滑速更快的人“追尾”。一些小滑雪能手还被父母带出去“夜滑”,教他们通过观察星空来判断滑道的方向。
外出旅行时,父母会让孩子观察山涧的水势,教会他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以安全地徒步通过。上山时,他们不会让孩子坐缆车,而是教孩子看地图选择登山路线,并根据路线来确定自己要不要带保护绳和拐杖、带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锻炼,孩子逐渐成为胆大心细的小冒险家。
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孩子两三岁时,父母就教他们看红灯,告诉他们安全的行车方向和过马路的方法,也嘱咐他们记住警察局、消防局的电话。等孩子长到四五岁时,通过播放DVD 和玩角色扮演游戏,教会孩子在火灾、游泳抽筋等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求救。通过这些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的培训,孩子应对紧急情况时,就能表现出镇定和有条不紊。
美国父母始终认为:“我们无法陪伴和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要靠他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保护自己。”
要培养孩子胆大心细的品质,这些优秀的教育手段是值得我们的家长借鉴的。
让孩子养成讲求效率的习惯
在许多家庭中,常常会看到做什么事都“慢半拍”的孩子:穿双袜子、系个鞋带得老半天;一口饭含在嘴里很难咽下;上学磨磨蹭蹭不想去……在当前“一切讲究效益”的社会里,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具有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孩子拖延的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还会形成拖沓的性格,影响到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对待孩子磨蹭的习惯,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他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帮他总结方法,不断提高他做事的速度和质量。
许多家长为了改掉孩子爱磨蹭的坏习惯,也想了许多办法,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事要快,却忽视了该如何把自己的这一需求巧妙地转化为孩子自身的需求这一关键步骤。
为了让孩子养成做事利索的好习惯,家长应要求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从小就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在有效时间内做到更多的事情。比如,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要求他:要想放学回来看动画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老师安排的作业抓紧时间在学校完成,这样回到家里才能看动画片,才有时间玩。
在起床、洗脸、吃饭、做家务、走路、算数、写字、阅读等日常活动中应处处注意孩子做事有没有拖拉,有没有抓紧时间完成。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的调教下,从小养成做事利索的好习惯。
在要求孩子提高做事速度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其质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仅仅利索还不够,还要做好,两者缺一不可。当孩子已经养成了做事利索的好习惯后,为了防止他一味求快却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这时候家长就要把重点放在把事情做好上面了,多提醒孩子不要急、不要慌,要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好。
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时间尽可能分为两部分。以学习为例,学习的时间就应该分为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是指上课、完成作业、消化当天所学新知识的时间,一般由学校安排,受老师支配、控制。大部分学生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自由学习时间是指上课和完成作业后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如自习课、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
制订计划主要是安排好自由学习时间。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由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就是要把自由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
做事也是如此,有很多事情的完成时间都可以按照上述思路分类,除了给孩子规定出常规的、必要的时间之外,还要给孩子一些自由掌控的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尽量提高孩子的办事效率。
由此可见,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是由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紧。一些孩子的对策是,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拖很长的时间,这样家长就不能另外安排任务了。
家长应该把孩子每天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列出一个时间表,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作业,余下的时间就由他自己支配,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有动力抓紧时间了。
同时要让孩子懂得,不是做完功课就可以随意荒废时间的。要让他从小就具有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干什么事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时能集中精力,神情专注,不丢三落四;做事时有板有眼,快捷利索,不磨磨蹭蹭。孩子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支配时间,同时也能使他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家长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让孩子懂得惜时如金的重要意义。比如,首先让孩子认识时钟,懂得时间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做事不能拖延、浪费光阴,要惜时如金、争分夺秒。同时向孩子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名言和故事,让孩子知道时间的作用和价值,逐步理解“爱惜时间,就是爱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