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爱猜疑一定有原因
雯雯是个文静、听话的孩子。可近一年来,她变得沉默寡言,忧郁退缩,经常用恐惧、怀疑的眼光看着别人。她会怀疑同学、怀疑老师;她经常感觉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或者说自己的坏话;她觉得同学们看自己的眼神也与从前不一样了。
现在,雯雯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能集中,老师一问三不知。她整天提心吊胆,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原来,一年前雯雯的父母离婚了,雯雯跟妈妈一起生活。从小被爸爸疼爱的雯雯不明白大人的生活为什么说变就变,她觉得爸爸不再爱自己了。
从此,雯雯不再相信任何人了。
爱猜疑是对周围世界高度不信任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周围的事物极为敏感,并且容易从消极的方面去思考。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妨碍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多疑的人经常只看到事物消极悲观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正常的猜疑人人皆有,大多不属于心理问题;而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属于无端生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那么,如何避免多疑心理呢?
(1)理性思考。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应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2)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灰心丧气,一定要积极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给他人一个好印象,这样就会充满信心地去生活和学习。
(3)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如果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生活中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要认为自己行得正,那就坚持去做。
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怀疑也会烟消云散的。
(4)加强交流。有些猜疑很可能产生于相互的误解,此时不妨通过适当的方式,两人坐下来好好交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还可以消除误会,避免两个人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
温馨提示
人与人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我们没必要凭空怀疑别人对自己的好恶。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欣赏别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当你这样做时,你同样会收获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如果你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无视他人,你就会失去更多。
你没有理由自卑
小玲有一个只比自己小一个多月的表妹——小群,虽然两人只差一个多月,但她们在别人的眼中差别却很大。
小群实在是太出色了,她不但长得漂亮,人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人也很能干,社会活动能力又强。她一直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相比之下,小玲就显得太平庸了,长相一般,成绩一般。
因为两人年龄相近,两家又离得很近,她们从小就经常在一起,两人自然成为亲戚们的话题,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小玲,好好向你妹妹学习。”
而小玲的父母平时也总用这样的话教育她:“你看看,你就不能学学小群,你要有她的一半,我们该省多少心啊!”每当这时,小玲总盼着与表妹分开,别让家人拿她作比较。
谢天谢地,小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小群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小玲感觉自己的压力不存在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让人高兴,小群的影响依然不减。因为总被家人拿来作比较,小玲从小就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身上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在老师眼里,她虽然听话,但不聪明;在父母眼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同学眼里,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时间长了,小玲感觉很郁闷,她没有朋友,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她感觉自己都快成了一个被忘记的隐形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也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也就是说,自卑既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现,它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自卑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造成的。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
自卑感强的同学难以体会到幸福,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感到不安全,整个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自卑感强的同学人际关系往往不好,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和被孤立,在一个团体中时常不被人接受,被人排斥,没有要好的知己。而且自卑感强的同学学习成绩也不好,而成绩不好,不被集体接受,反过来又加剧了他们的自卑。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部分行为问题(如吸烟、离家出走、自杀、校园暴力等),都和自卑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另一方面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我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因为没有动力,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因为自认为是弱者,所以无意争取成功,只是被动服从并尽力逃避责任。他们常常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遇到一点小小的失败、问题或疾病便痛不欲生。
产生自卑的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种意愿大多脱离实际,只会让自己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自卑是人生成功的大敌,克服自卑只有靠自己。
克服自卑,关键在自己怎么做,也就是说自己如何在行动中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自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生活中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每一次小成功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中,循序渐进地取得成就,自信自然就会紧随其后。
自信,是一个人的力量之源。一个人,只有内心充满自信,他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不躲避别人的眼神,敢于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是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微笑不但能治愈我们的不良情绪,还能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他人展颜微笑,他人也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广泛的社会交往是克服自卑心理最重要的一点。有自卑心理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很少与周围的人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很容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因此,若能多参与社会交往,便可以丰富生活体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
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使自信心得到恢复。
克服自卑还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但要能看到自己的短处,更应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欣然地接纳自我,这样便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每天站在镜子前,大声对自己说:“你并不比别人差!你有头脑、有能力,有什么好自卑的呢?”如果你能经常这样做,那么用不了多久,你一定能发现自己的变化。当你再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做到落落大方。
温馨提示
人生历程各不相同,遭遇也就互不相同,因而造成自卑的具体原因也就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自卑绝不是绝症,只要有决心,能够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克服自卑就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