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沟通的成败取决于父母的态度(11)

11.别拿孩子去攀比

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问起了她昨天的数学考试成绩。

女儿把头扭向一边,不高兴地说:“92分,全班第六名。”

跌出了前五名,妈妈叹口气:“静静考了多少分?”静静是女儿很要好的同学。

女儿不耐烦了,大声说:“95 分,比我多!为什么总拿我和她比?”

妈妈有些惊讶,平时乖巧的女儿,竟然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女儿情绪很激动,继续说:“比来比去,比得我和静静两个人都不开心。妈妈,你样样事情都比我做得好吗?我们比比跳房子怎么样?”妈妈默许。

女儿飞快地在地上画完“房子”,把游戏规则给妈妈讲了一遍,又亲自示范了一次,然后“命令”妈妈开始跳。妈妈虽然有点窘,但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也只好单脚跳起来。妈妈虽然小心翼翼,但很快被女儿宣布出局:“妈妈,你脚踩到线了,换我了。”

女儿认真而开心地跳着“房子”,不时得意地瞅妈妈一眼,当她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时,开始教训起妈妈来:“妈妈,你为什么跳不过我?

难道你不认真没努力吗?”妈妈无语。

女儿继续说:“妈妈,人各有所长是不是?我也努力了,认真了,做错的题我争取下次不会再错。但是,不要再拿我和静静比,好不好?”

看着女儿期待的大眼睛,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沟通有方法 许多父母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尤其是别的孩子学习比自己的孩子好时,他们就会嫌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你看你的同学×× 多好,回回都考第一名。”“你瞧×× 多听话,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说得多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使他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不了自信心,而且对父母表扬过的同学也会心生怨恨,无形中,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了,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

毋庸置疑,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也是本能,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优点,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

但是,我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很深的道理,可惜常常不被人们重视。试想,人的个性差异如此之大,有些事不是谁都做得了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学得来的,何况,他们也有不为我们所知的缺点,所以最好别和他们去比。

另外,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经常被父母作比较的孩子,通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如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和嫉妒等。在行为表现方面,被父母用作比较的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在意自己,觉得父母喜欢别的孩子比喜欢自己多,所以会做出很多吸引父母的行为,但这些行为不一定都是好的。因此,父母又会认为孩子顽劣而对其更加不满,如此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爱心小贴士 人生在世,从没有哪两个人是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如果父母只拿孩子的某一方面和更优秀的孩子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只看到孩子的短处,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因为无论你的孩子如何优秀,你总能发现更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