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形形色色的尖子生(3)

7.好大学成就好未来?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映雪囊萤,凿壁偷光”

的故事我们也不陌生。这些都是古人用功苦读的写照。

今天,当我们在感叹古人刻苦,抑或是嘲笑古人无知时,我们自己也不知不觉进入了古人的行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曾几何时,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等于拥有美好的未来,考上好大学,成了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心声。然而,时代在发展,也在变化。如今的大学生,光环已不再夺目,很多大学生毕业即进入失业的行列。

面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认识大学与未来呢?是继续追求好大学,成就好未来的梦想,还是我行我素,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呢?

发明大王爱迪生,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有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大发明家8 岁开始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

在母亲良好方法的教育下,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最后赢得了“发明大王”的桂冠。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他的“秘诀”

是什么呢?这得归功于他超乎常人的艰苦努力。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再来看看因春晚迅速走红的小沈阳,他手里攥着的,只有一张小学毕业证。而香港首富李嘉诚连初中都没读完。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少年时,他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令人羡慕的著名初中,然而却因热爱漫画,率性地放弃了正规的学业,不顾师长亲友的反对,坚决地去走自己想走的路,同样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不难看出,上不上好大学,与一个人的前程和未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基本的构想,能否围绕着这个目标去为之努力和拼搏。

当然,上个好的大学,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良好的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我们会学到更多东西,它不但能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还有助于提升我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为当你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日后走上社会,不管做什么,你都有足够的信心去做好它。比起没有上过好大学,知识结构相对较低的那些人,你无疑拥有更大的优势去制造和抓住机会,从而赢得不一样的未来。

北大学生卖猪肉,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他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

今天,他已经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董事长。

决定我们人生成功与否的不是高考,不是大学,而是你真正步入社会后的表现。所以,如果不想让自己隐没在庸庸碌碌的人群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卓越,变得与众不同,这不取决于哪所大学,也不取决于大学的好坏。

成功与否,这多半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8.状元就是未来的精英吗?

当高考状元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时候,《1999-2007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却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在1999—2007 年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丁肇中也说过:“我所认识的20 世纪和21 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学家的关注:那些像流星一样的状元们,他们曾经的光环为什么没能继续?而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不得不想:难道状元的价值只是给我们展示一下“状元”二字的含义?

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我们无从评头论足,但我们至少应弄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助于我们成为行业的NO.1。

某家大型国企的市场总监岗位进入最后一轮的复试,只有A、B 两人有幸参与此轮角逐。人事部分别给A、B 两人各200 元人民币,要求他们用200 元为公司赢利1000 元,时间为48 小时,并分别给A 和B 两名助手。

因为时值元旦,A 带着两名助手直奔某批发市场,购得一批小礼物摆在校园门口吆喝;而B 则是兵分两路,一名助手跑到某爱心基金会联系义卖方案,另一名则与B 批发购置礼品,并在卖主那里磨下一批免费赠送的红包,然后将批发礼品剩下的零钱,分分角角地装在红包里,他们随后进了校园,三人兵分三路:B 去敲各宿舍的门,两名助手分别去食堂及校园里人群多的地方,采取个个攻破战略,以红包做诱饵,买礼品可获赠红包。两天过后,A 赚得586 元,而B 则赚得了元,除去盈利捐赠的50%,剩余的1104.2 元与A 所赚相差了一倍还多,很明显,市场总监的职位被B 拿得。

我们来看A 和B 的教育背景:A 毕业于国内某知名大学,B 是一名国际本科的学生,国内阶段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课程班,国外阶段就读于格里菲斯大学。B 对于自己获得这样的结果说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他的营销战略兼顾了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国际化营销战略理念,首先,元旦季节是学生购买礼物的高峰阶段;其次,要抓住消费者的喜欢拿红包讨个吉利的心理,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消费心理;再次,义卖会抓住消费者不会拒绝献爱心的心理。这种营销模式在国外很常见,比如环保义卖、红十字会义卖等。

最后,B 说:“正因为这种国际本科的教育模式让我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经济、政治都有所了解,所以才会有今天综合素质比较突出的表现。”

由此可见,“状元”只是知识考试的成功者,而不一定是情商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优秀者。现如今的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清楚热炒“状元”是一种不理智行为,可在升学率的考核和功利刺激下,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热炒“状元考生”的推波助澜者。

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均优的“行业NO.1”。今天的“考试精英”不一定是明天的社会精英,“状元”

只是试卷上的成功者,是知识拥有的成功者,却不一定是活力的创造者,考试的成功只是暂时的,它并不代表未来也成功。

所以,身为状元的我们,要想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全方位地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性、独立且富有主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NO.1”。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