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倔犟男孩,他5 岁了,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准备给他过生日。
亲朋好友送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其中有一个袖珍打气筒引起了小强的注意,“这是干什么的啊?”“怎么用啊?”“为什么那么小啊?”“是什么都可以打气吗?”“我要玩!我要玩!”
一连串的问题让正在忙碌的爸爸很不耐烦:“等会儿再回答你!
那不是玩具!等吃完饭再玩!”“我不,我就要现在玩!”“不行!”“不给我玩,我就不吃饭!”“再不听话就打你了!”“我就要玩!”……可想而知,严厉的父亲怎么会向孩子低头呢?全家人的劝说都无济于事,倔犟的小强就要玩那个打气筒,可是父亲就是不给孩子玩!
最后自然是小强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顿!委屈的泪水从小强的眼眶中涌出来……小强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那么生气,为什么打他。为什么就不可以玩那个打气筒呢?那还是叔叔送我的礼物呢!小强的父母也很生气,觉得在大家面前丢了面子,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太不懂事了!小强伤心地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这顿给小强过生日的饭大家自然都没有吃好。
等小强醒来后,客人散去,爸爸说让他玩打气筒时,小强却摇摇头说:“我已经不想玩了……”
下面让我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例子。
小强强烈要求玩打气筒的想法、做法都是没有错的!因为小强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与探索阶段,所以他自然会对他身边的每一件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使得孩子会不顾一切地想要达到目的……这很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等吃过饭后才能“玩”这个新奇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先玩再做其他的事呢?在小强看来,这个打气筒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玩过的最吸引他的东西。
通过分析,我们说小强爸爸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既然孩子的要求没有错,家长就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做法,也许家长自己认为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时间地点不对。殊不知,这只是我们成年人的逻辑推理而已。如果站在一个5 岁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家长的做法就过于武断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家长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小强爸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去看、去玩这个新鲜的东西,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然后,要耐心说服孩子。比如,可以对小强这么说:“你要想真正弄明白这个打气筒,还要等一会儿,等爸爸忙好了,就好好地陪你一起玩,好吗?”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懂得了要遵守规矩,还学会了忍耐。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常常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我们要知道,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常常是“不理智的”,常常是“想问题不全面、异想天开”的。他们不会想得那么周到,不会像成人想得那么远!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衡量孩子,也不应该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要求孩子,相反,我们应该按照正常人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去培养孩子。
有爱无教,过分溺爱孩子
王佳平时对儿子林林关心得无微不至,可林林对妈妈却非常冷淡。
王佳过生日那天,王佳的朋友往家里打电话。王佳不在家,林林接的电话,王佳的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林林冷冷地说:
“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王佳的心都伤透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有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
眼看着孩子吃完了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
她13 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在讲这件事时,眼含泪水。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这些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儿听了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
广州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上学。后来,她咬咬牙送儿子上了贵族学校。有一次,妈妈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儿子竟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怎么不知道爱父母呢?”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
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了别人。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地关心、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奉献;让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让孩子在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谅别人。“爱”的种子就这样结出了恨的果实。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在父母身上。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得过分就不好了,反而会伤害孩子。所以,只有正确地来爱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杜绝孩子养成任性、不听话等不良习惯。
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一旦超过了应有的尺度,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过分地疼爱孩子,由爱变成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一切,就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懒惰依赖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享乐,不知进取;只有自我,没有他人。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畏惧退缩;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雷霆,怨天尤人。溺爱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幸福,反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结果就是孩子刁蛮、任性和不听话。
其实,爱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要用过分控制或纵容的方法对待孩子,而要用慈爱而坚决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好处。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要讲明是非,纠正错误,再以适当的方式表示亲昵,使其感到父母仍然是爱他的。这样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他感觉与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