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元的封神之路(2)

然而,“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也终有消逝的一天,强势的英镑终将走到尽头。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我们可以看到,英镑强势的大部分因素是建立在金本位的基础上。但是,在金本位制度确立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加的幅度。在金本位下,各国的货币发行以各自拥有的黄金储备为基础,黄金的产量必然会限制各国的货币发行量。黄金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求,因此,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被极大地削弱了。同时,黄金存量在各国之间分配极不平衡。至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被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会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个参战国家为了备战,黄金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储备。大战爆发后,各国面对猛增的军费开支,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并禁止黄金自由流通。同时停止了金币的铸造和黄金与纸币之间的自由兑换,从而导致了金本位制度最终的崩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本希望通过参战来打击竞争对手,从而维护自身长达几个多世纪的霸权地位。然而,志得意满的英国人怎么也想不到,最后的结果却是深陷于战争的沼泽深渊中不可自拔。至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这次胜利却如同一杯调上了蜜汁的苦酒,令英国人不得不独自吞咽。原为世界霸主和世界金融中心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是却因为战时巨大的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使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战后的英国也由原先最大的债权国沦落为依靠举债度日的债务国,经济出现了萧条紧缩。英镑的地位急剧下降,强势地位受到了质疑,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1914—1918年,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英国人为此付出了巨额的战争开销。大战期间的军费开支剧增,战争消耗了英国人近百亿英镑。事实上,战争期间英国整个国民经济逐年衰退,根本无力支付如此大的军费开支,曾经的世界经济霸主也不得不开始举债度日。战争期间英国的债务迅速上升,国内公债由战前的7亿英镑急升至70亿英镑。就英美两国而言,战前美国尚欠英国4亿多英镑的债务,而到战争结束时,英国反欠美国8.5亿英镑,单这一项已是英国战前总外债的2倍多了。除了巨额的军费支出,英国的黄金储备也在战时下降了近4200万英镑,是除了战败的德国下降最多的国家。数额庞大的外债和几近枯竭的黄金储备压垮了强势的英镑,一轮接一轮的英镑贬值接踵而至。至1921年,英镑已经贬值到其黄金平价的79%,英镑已不复往日世界货币的强势,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被动摇。

美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曾预言:“新世界将因旧世界的愚昧而肥”。在欧洲大陆的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精明的美国人却从中看到了发展良机。《旧唐书?宣宗记》曾有言:“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战争爆发后,愚昧的欧洲人打的不可开交,无暇顾及经济发展。美国人却选择了不参战,远离欧洲战场。美国人将生产机器的马力开足,美国商品迅速填补了欧洲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留下的真空。从1913—1916年,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总值从15亿美元激增到38亿美元。对外贸易的扩张带动了国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韬光养晦的美国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世界经济的格局也由此发生了变化,美国依靠战时的资本扩张,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到了欧洲市场。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美元,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战后各国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和黄金竞相贬值。欧洲各大参战国国内哀鸿一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特别是英镑称霸世界长达百年的局面开始出现了一丝松动。此时,美元开始崭露锋芒,窥视英镑世界货币的神坛地位。

锋芒毕露:“美元”终成“美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各国满目疮痍,经济停滞不前,各国政府都开始专注于本国的重建工作。世界进入一个和平发展时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一战中的入不敷出,已无力对抗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的美国。依靠战时的资本输出,美国成为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在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美国人依靠手中的债权压制了他们的发展,使得美国成为雄霸世界的经济强国。战后的美元也成为了世界市场上最为坚挺的货币,欧洲各国的货币则不复一战前的挺立,竞相贬值。此时,综合国力极具膨胀的美国人开始谋划将英镑拉下世界货币的神坛,取而代之。

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在美国人的主导下,英、法、德、意、日、苏等27国代表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史称“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表面上,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对付新兴的社会主义苏联。其实,美国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达成其密谋的意愿,创造了一套新的世界货币秩序——“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的内容是:规定了各国的货币依然有含金量,黄金依然是世界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国内的金币不再流通,而改以由国家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通;本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或同另一个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美国人和英国人达成了共识,美元保持1美兑换1/20盎司黄金的比价,英国人则承诺允许英镑换成黄金,同时也可以换成美元。终于,美元开始和英镑平起平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