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界史前史导论(8)

人类史前时期的大多数文化变迁进程都是渐增性的,作为适应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结果,它们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缓慢地发生着。作为对内外部反馈(包括自然环境的变化)的反应,文化体系在不停地做出调整和进化。对历史生活方式(即过去的人是如何生活的)的研究包括考察史前环境背景下的史前文化。环境数据有多种来源,包括古代植物遗存、花粉化石,以及动物骨骼。通过像动物骨骼、碳化的种子及鱼骨这样的食物残余物,我们可以重建古代的生活形态,甚至日常饮食。这也是一种描述性的考古学,但它将聚落、生活以及环境影响复杂而持续变化的模式与考古文化(archaeologicalcultures)联系起来。

有关史前时期的根本性问题围绕着文化变迁展开。智人(homosapiens,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是如何形成更高级的文化的?当人们开始耕作,或者当5000年前西亚发展出复杂的城市社会时,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进程在起作用?显然,在文化体系中没有哪个单个因素可以成为文化变迁的主因,因为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聊举几例来说,如雨水、植被、技术、社会约束、人口密度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对体系中任一元素的变化作出反应。

1.11文化变迁机制

文化史是描绘过去的一条合理可靠的路径,但就研究不同史前文化中的变量,以及回答有关过去的文化变迁的本质这一根本性问题来说,它就没多大作用了。但是,考古资料并不总是反映出一条秩序井然的平静的文化变迁编年史。有可能在多个遗址的当代文化层中突然出土了一系列全新的器物,而更早的工具却忽然消失了。当犁具促使一个文化的农耕方式发生革命时,该文化的经济会在一个世纪内发生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当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大大小小的变化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文化变迁机制在发挥作用?考古学家使用四种描述性模式来描绘文化变迁的特征:不可避免的变量、创新、传播和迁徙。

·不可避免的变量(inevitablevariation)当人们学习其社会的行为模式时,一些学习到的行为差异不可避免地代代相传下去。这些差异尽管本身微不足道,却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累积下去,这在偏远人口中尤为明显。在地处偏远的低密度人口中,这种不可避免的变量的雪球效应是非常显著的。举例来说,公元前4000年前,北美大平原上生活着许多相互隔绝的不同狩猎群体,其石镞的形制在不同的群体间差别很大,尽管它们都使用同样的技巧追猎同样的动物。

·创新(invention)人类永远都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想法。创新指的是创造出或者发展出一个新的想法。创新这个词谈论的是或有心或无意间产生于某个人类文化内部的新思想。人类社会的所有创新都可以追溯到这类情节或偶发事件,但是只有非常少的一些创新是真正独一无二,并且不是被其他文化从外部引介进来的。发明一样东西是一回事儿,让整个社会全盘接受则是另外一回事。大体上来说,与社会性或宗教性创新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像犁那样的技术性革新,因为它们较不可能与现存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人性的天才之处就在于,机会来临时它们总能及时抓住并使之适应新的现实,这一点在许多即使相隔千里的地区都很相似,结果便是极为相似的想法导致了各自的创新,如农耕。

·传播(diffusion)思想在大大小小范围内的散播流传即传播。无论是思想还是技术创新的交换都不必然真的涉及人类行为。相邻社区之间常规的贸易交换也能导致传播。任何一种商业关系都必然包含一种双边关系,双方交换货物、服务,当然还有思想,例如宗教信仰。举例来说,盛满了橄榄油和酒且色彩亮丽的米诺斯(Minoan)陶壶,从克里特岛(Crete)出发,航行于爱琴海诸岛屿之间,最远曾到达埃及(图1-9)。

·迁徙(migration)指的是整个社会为刻意扩展其影响范围而做出的行为。西班牙征服者占领墨西哥,波利尼西亚人小心翼翼地航行于太平洋上诸岛之间。在上述两个例子中,目标明确的探索发现了新土地上的人民,并对其实行殖民。较小规模的迁徙更为常见,墨西哥的商队从地处低地的韦拉克鲁斯(Veracruz)迁移到高地城市特奥蒂瓦坎(Teotihuac?觃n),建立了自己的聚居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奶油色陶器和茅草圆顶土坯房屋(图1-10)。当然也有其他形式的迁徙,如奴隶、工匠以及逃避宗教迫害的人们所进行的无组织的移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