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财富眼光,大商胸怀(6)

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总体经营战略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比较重视运用产品、技术及价格等"刚性"手段,去争取优势,赢得胜利。然而,国际经济竞争已打破了地域、时空等局限,向全方位经营与竞争扩展,仅仅运用"刚性"竞争策略远远不能适应。因此,经营者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管理上有新的选择与举措。

做大买卖,力拔头筹

每个商人都应当有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样才能有大效益。李嘉诚善于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并在招牌的帮助下寻找人生财富。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透露,从1992年秋天起,他们就在与李嘉诚的长实、新鸿基地产、香港多家中资港资银行商谈,合作兴建一幢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大厦占地5.5万平方米,楼面积30万平方米,以当年物价计需投资3.5亿美元。

现在,这幢全广州市最高的摩大大厦已在天河拔地而起,成为广州天河新城区的招牌建筑。

李嘉诚可称为广告大师,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广告意识。正如说到白天鹅宾馆,人们就联想到霍英东一样,李嘉诚希望创出自己的招牌。现在终于如愿,提到广州最高的摩天大楼,人们就会想到李嘉诚。

不管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层次,只要拔得头筹,都令人注目,就会变成无形资源。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广州至珠海段。这个项目的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合和共持控股权,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家日资公司拥有。

投资回报靠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投资。李嘉诚看准这段公路的前景非常广阔,虽然回报缓慢,但长期而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还会升值,使用频率还会更高。此外,铺路多少兼有行善积德的意蕴,而李嘉诚一向很注重好名声。

事实上,好名声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在上海,李嘉诚的一项大手笔是海港工程。

这是他1992年9月间在上海考察码头设施的结果。11月23日,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就合作经营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和黄投资60亿人民币,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

据当时预测,到90年代末,上海的货柜吞吐量将会达到世界第一货柜港香港的1/3,二十一世纪的前景更是不可估量。由此,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拥有货柜码头的半壁山河,还将在内地的货柜码头业做大,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而如今,上海货柜码头的兴盛已让李嘉诚实现了这一愿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