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海麟/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通过这些报道,使中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初步感知,张伯苓通过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听说了奥林匹克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举行后,最先得到信息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美籍干事向张伯苓介绍了赛会的盛况,由此引起张伯苓对奥运会的进一步关注。
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了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日子。就在这个庄严的场合,时任私立第一中学堂(南开中学堂的前身)校长的张伯苓发表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说。他先介绍了古代奥运会的历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过程,并说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成员和美国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对奥运会有兴趣。他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因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同时,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他还认为,当时最需要的是聘请有技能的教练员,并说已有计划从美国聘请一位奥运会冠军来华做指导,应该争取早日实现这一计划。
1908年英文版的《TiantsinYoungMen》记载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正是这个时刻,奠定了张伯苓是中国历史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并提出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一主张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地位。《TiantsinYoungMen》还记录了那届联合运动会的细节:“普通学校对运动项目是很感兴趣的,运动场这几天热火朝天,许多人出来训练,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来了。饶伯森先生及霍克先生也到场指导。霍克先生是最近由美国来,是作为体育专家来指导。教育部的刘特派员赞扬了天津的体育工作,并为在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发了奖牌。”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受派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路到欧洲考察教育。当时,正值在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张伯苓在考察间隙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的盛况。由此,张伯苓不仅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由于在奥运会现场受到的直接激励和鼓舞,使他更坚定了回到自己的祖国传播奥林匹克理念、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信念。
1908年10月22日,在天津学界第六届联合运动会发奖大会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饶伯森用投影机放映了伦敦奥运会的图片,引起热烈反响。有关奥运会的话题一时成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热门话题,人们进而提出“中国何时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各国选手到北京参加比赛”的三个梦想。
1909年1月,张伯苓回国。他在南开校园向学生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学生们对奥运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向往。10月9日至13日,南开中学堂与天津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张伯苓在发奖大会上,再次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为题做了激情演讲,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