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本(10)

上海光复之际,陶成章自南洋回国。但陶回国后,未能顺应大势与同盟会修好,反而进一步恶化与同盟会领袖孙中山等的关系,与沪督陈其美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先是,在南京攻克后,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开会推举大元帅时,在推举黄兴或黎元洪担任正副问题上,光复会主张黎元洪任元帅,反对黄兴担任。在同盟会看来,本于12月4日推举黄正、黎副的事实却又于17日推翻原议改为黎正、黄副这一于同盟会不利的做法,与陶成章的策动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一事,在陶看来,孙中山的总统职务是骗取的,陶、孙矛盾再起。陈其美担任沪督一职后,同样在上海光复中有汗马功劳的陶成章和光复会认为,陈的任职是利用上海帮会势力擅位,自然表示了自己的不满;而且,因为陶成章在江浙一带革命党人中有很高的威望,拥有光复会旧部的军事力量,因此,在担任沪督的陈其美看来,陶成章是同盟会和他个人政治发展上的最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生性冒险、大权在握的陈其美,对陶成章萌动了杀机,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时,与陶本无个人仇恨的蒋介石,因与陈其美紧密的个人关系和对陈知遇之恩的感激,策划了刺杀陶成章这桩血案。1912年1月14日凌晨2时,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被刺身亡。凶手是光复会成员王竹卿等二人,蒋介石是这一命案的具体策划者。

陶成章被刺一案发生后,在革命党人中激起极大震惊和愤慨,尤其是陶的光复会旧部决心不放过刺陶凶手,孙中山也责令缉拿杀陶凶手。在蒋介石看来,对于同盟会和陈其美来说,他这样行动是值得的。后来蒋介石在其自述《中正自述事略》中说:

陶之丧心病狂,已无救药,若不除之,无以保革命之精神,而全当时之大局也……故再三思索,公私相权,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31〕

又说:

余因此自承其罪,不愿牵累英士,乃辞职东游,以减少反对党之攻击本党与英士也。〔32〕

可见后来蒋介石对于刺陶案是承认的。蒋介石后来钦定的《蒋总统秘录》一书,对蒋与刺陶案的关系是这样叙述的:

在首途前往日本不久之前的一九一二年元月十四日,参与了和同志们策商在上海法租界制裁光复军司令陶成章的计划。〔33〕

话说得委婉,但承认蒋参与了刺陶案的意思是明确的。曾为蒋做过多年侍从的蒋的得意门生邓文仪写过一本题为《蒋主席传》的传记,其中对蒋刺陶一案是这样叙述的:

那时陶成章匿居上海租界某医院里面,主席便到医院去找他,先用严辞质问他,哪晓得陶成章不但是恬不知耻,反而还侃侃而谈。主席怒不可遏,便掏出手枪,一枪把他打死。打死陶成章以后,主席并不掩饰这件事,反向党中表明心迹,自承其罪。〔34〕

邓文仪与蒋关系至深,由上面这段文字看,话说得虽然直白,但里面加入了不少他想当然的成分。一是,蒋介石没有胆量公开将陶打死,因为陶成章当时是光复军司令,有武装力量保护他的个人安全,还有听从他指挥的江、浙一带的光复会起义武装力量做他的后盾,因此,蒋只能采用暗杀的办法除掉陶;二是,蒋介石策划刺陶案后,由于陶的革命地位和功绩,他不可能不掩饰刺陶这件事,因为当时,无论浙江还是上海,都在缉拿陶案凶手,他只能向陈其美个人密报该案经过而已;三是,蒋并未自承其罪,而是在陈其美资助下躲到日本去了。邓文仪意在突出蒋介石的英武气概,但在细节上未免与事实相差太远。

事实是,陶案发生后,为了躲避追凶,蒋介石在陈其美的安排下,借出国学习德语之名,再次东渡日本,日本成了蒋介石的暂时避难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