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心,魅力之都(2)

除了发展日趋成熟的商务服务业(包括金融、商业、物流等)以及生活服务业(包括居住、健康等),成都还应重点发展关联性强、外向度高、附加值大、仍有提升空间的服务业:休闲产业、会展业、知识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是孵化器,休闲产业是聚合剂,会展业是辐射器。强化这三大核心产业,对内可以强化成都的综合经济功能,优化原有产业结构,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对外可以扩大成都的“辐射—聚合”空间,是推动大成都平原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使成都成为真正意义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休闲产业的主体是指由旅游业、娱乐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复合所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精神,是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任何刚性的政策和手段可能压抑之、扭曲之,但不可能强制改变之。成都的气质就是休闲,休闲是成都最大的资源优势、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因此,成都理应成为人们心中的“后花园”,成为所有人都乐意、盼望、不得不到此实现自己生活梦想的休闲城市。会展业考虑活动选址时,除注意会馆设施、交通条件、服务水准等要素外,还应该考虑:地区魅力,是否能吸引人们欣然前往;地区行业构成,是否提供可考察的行业资源;地区关注度,是否具有成为舆论热点的话题;地区信息聚散能力,是否具备“获取—传递”最新信息的条件。成都具有这样的优势:

城市魅力独特

行业题材丰富

媒体传播领先

物质、信息聚散迅捷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趋势下,成都完全具备发展成为国家级“会展之都”的优先条件。……知识型产业是知识产业的一个分支,是以知识资源为主导要素,高附加值、低有形资产投入的产业类型,是中小企业的天堂。成都的人文环境非常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推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民营企业的创业沃土。中小民营企业是三大战略产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和根本支撑体。产业政策倾斜的关键是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金融倾斜、成立行业组织、行业推广等扶持手段,引导民营企业往此方向发展。当年,在做好长期发展研究的同时,工作室认为成都还需通过以下几个突破点来推动城市发展和“西部之心”的打造:新城开发。主题引擎拉动板块增长——以产业主题为龙头,拉动投资和消费,使项目的启动具有强烈的产业及市场引导能力;整合相关行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带动新城板块的开发;每一个引擎,都成为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龙头。

旧城改造。以点带面,展现魅力成都——腾笼换鸟,大力度加快政府及其重要职能机构的外迁,疏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缓解交通压力,为构建中央商务区(CBD)及进一步强化老城区的金融、商贸、休闲功能置换出更大的价值空间;挖掘和提升老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强化老城的休闲功能;促进老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对接。旅游拉动。打造大四川旅游服务平台,提出口号:“让成都休闲起来!”发动全民旅游,提高成都市民的休闲档次;为成都度身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和事件,如休闲节、美食节、汽车博览会等;鼓励驾车游,为四川的大旅游配上汽车轮子。飞天计划。十万精英入赘成都——推出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最适于创业,人居、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全方位拉动会展业。在一到两年内,以成都为中心,通过“拉进来、走出去”,通过高层次的、各种类型的会展活动,以达到内强功能、外树形象、拉动产业的效果。……在西部城市强筋健骨的成长过程中,成都要做大脑和心脏;在全国竭泽而渔的城市开发过程中,成都要做一片休闲绿洲;在与重庆投资制造业的竞争中,成都不仅要办厂,更要开“店”。在已经到来的城市经济时代,成都完全没有必要再参与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还是应发挥自己的人文优势,寻找差异化的发展之道。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对成都的文化底蕴、城市个性、产业要素、空间发展、城市营销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思考,一套全新的大成都发展战略浮出水面。大成都全新的战略形象是:

西部之心,魅力之都

休闲胜地,人居天府

读书导航